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站提供平台供人发泄减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4:01 深圳特区报

  最近有读者反映一种发泄网站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

  网站提供平台供人发泄减压

  心理专家指出长期以此方式减压有副作用。律师提醒,个别指名道姓的发泄帖子已侵犯他人权利

  本报记者方胜

  报料人:吴小姐

  报料内容:“发泄网站”为人减压

  报料奖:200元

  核心提示

  做运动、外出旅游等都是现代都市人面对工作、生活压力时,常见的放松手段。然而,最近一种专门为人“发泄减压”的网站,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这些网站普遍提供一个发帖平台,供发泄者释放心中不满,发泄者还可以得到其他网友的评论和劝慰。然而,心理专家指出,长期依赖此类发泄方式并不健康。律师也指出,个别指名道姓的发泄帖子已经涉嫌侵犯他人权利。

  网友

  网络发泄可舒缓情绪

  在一家发泄网站的主页上,记者看到了其对网络发泄意义的说明。“大家在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心里一直有话要说,但又不能说。发泄网站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把自己想要说的话说出来,一吐为快,最终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平衡。”

  这种说法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热捧。有网友说:“生存压力这么大,不释放一下情绪怎么能行?”网友小熊说,网络发泄的方式很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且老板还不知道!”网友吴小姐表示,网络发泄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舒缓情绪的平台。“而且这种方法还不用花钱,比受了气疯狂购物还要花钱强多了。”

  调查粗口帖子充斥发泄网站

  记者浏览各个发泄网站时发现,网友们的发泄帖子真是五花八门。有感慨足球比赛踢得太差的,有抱怨加班费太低的,有谩骂婆婆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就鼓动丈夫跟自己离婚的,有抱怨天气不好的,有哭诉丈夫有了外遇的,有训斥老板无能的,还有投诉网络游戏账号被盗的。

  为了迎合网友各式各样的抱怨,有一家网站还将抱怨分门别类列为十几个大主题,每个大主题下又有若干小主题。比如,社会类的发泄中,就有抱怨就业困难、配偶外遇、家庭暴力、环境污染、霸王条款等等小主题。

  除了可以发帖发泄,还有一些网站开通了“发泄小游戏”。其中一款游戏中,网友输入自己痛恨的人的姓名后,一个举着姓名牌子的人像就出现在显示屏上。游戏开始后,网友通过键盘,让一双拳头不断打到人像的脸上,不一会被打者就鼻青脸肿了。

  在许多帖子上,记者都看到网友采取粗口作为发泄的语言,有的帖子的谩骂语言甚至可以用“长篇累牍”来形容,不堪入目。还有个别帖子采取了对他人或公司指名道姓的方式,抱怨的语言也升级到了堪称恶毒的水平。

  律师

  指名道姓涉嫌侵权

  对于这种新的减压方式,心理咨询师袁郡指出,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把发泄主题网站作为一种暂时释放压力的渠道和手段,不好去界定其对与不对。当发泄者在生活中积累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多,却很难找到正当的途径得到释放时,就可能采用粗口这种极端的方式。但这种现象是不正常、不健康的,可是说是一种“心灵污染”。

  另外,袁郡也认为,长期依赖网络,特别是采用粗口或是发泄小游戏的方式发泄情绪,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久而久之,发泄者的不满情绪会从网上转移到现实生活之中,对其他人产生仇恨等不良心理情绪。她建议发泄者还应采取正向、积极的沟通手段寻求解决问题,将压力释放。

  而网络上指名道姓发泄心中不满是否违法?记者咨询了广东东方昆仑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徐小芳律师。徐律师认为,网络是公众媒体,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是对不特定人的。如把网络作为发泄的渠道,说一些不雅的词语,只是一种公众道德的问题而不涉及法律问题;但如指名道姓将某特定人作为发泄对象,对其使用侮辱性语言或公开其个人隐私,这就涉及到法律问题。侵犯他人名誉,情节严重者可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