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入世五年更加自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4:20 深圳商报

  今天是中国加入WTO5周年纪念日。

  5年前,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来了多哈的槌响。时任外经贸部长的石广生此后奔走于各个报告厅,宣讲中国入世之意义。其时,“狼来了”、“大限”之类的词语成为焦点。

  5年后,想像中的“狼”并没有露出狰狞的利齿,担忧过的“崩溃”更被证实纯属“虚惊一场”。商务部长薄熙来在总结5年历程时自信地宣称:中国“越游本领越大、底气越足”。

  从不安到自信,从仰视到平视,中国理性而自信地生活于WTO时代。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我国人均GDP从2001年的不足1000美元提高到了2005年的1700美元。与此对应的还有我们的国民收入,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5年间年均增长9.6%。类似的数据还包括,中国的外贸世界排名已从当初的世界第七攀升到世界第三,出口产品在世界中的份额也从当初的3.9%上升至7.5%。

  “加入WTO是历史性进步。”薄熙来的论断背后是一个经济大国的自信,更昭示着一个经济强国的崛起。加入世贸,这被视作中国的“第二次开放”。主动地融入世界,中国用5年的时间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讶的经济答卷。

  WTO只是一个国际性组织,每一个成员都是会议圆桌上的平等对话者。当我们遭遇反倾销指控,惹上贸易争端,过去冒出的第一念头无非是受打压。这是弱者的思维。眼下,我们的判断截然不同。比如贸易争端,认真理解美国和欧盟的表述,我们不难发现WTO的高年级“学长”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将中国这个“五年级新生”视作强大的竞争对手;再比如反倾销指控的全球开花,这其实意味着曾经高喊着“狼来了”的我们也变成了其他成员心目中的那只“狼”;再看看涉及的产品,除了服装、鞋类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冲入战团,参与竞争的不仅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这绝不是盲目乐观,曾经担心“灭顶之灾”的中国汽车业5年后却盯上了国际市场,丝毫不掩饰“为世界造车”的雄心。

  WTO改变中国,最深刻的变化莫过于规则意识主导社会。

  曾几何时,“接轨国际惯例”不再时髦,一场从未有过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悄然进行。诚然,这种创新的初始压力来自入世承诺,但更大的推动力却来自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制定、修订、废止了2000余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清理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规章,5年的“入世”使得“阳光政府”的理念越发清晰。

  曾几何时,“壁垒”的称呼悄悄被“技术要求”所取代,我们的企业也在痛苦中收获着国际化的喜悦。

  曾几何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已经留下了深深的WTO烙印。桌上的进口水果,理财的汇率变化,投资的国际波动,这些都在成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除了这些全球视野的显性影响,日益提升的规则意识成为中国国民素质整体提升的亮点所在。

  WTO是什么?它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它更是全球化的象征。事实上,WTO的各项协约就是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宪章。中国入世,一个国家的约定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约定。

  5年前的“勇于开放”,让中国开始了一次新征程;5年后的今天,生活于WTO时代的我们,“如何进一步开放”依旧是核心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WTO将给中国继续带来“熔炉式”的变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