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先要富得起 才能安得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4:34 浙江日报

  本报讯 (文成县报道组 赵雪微 邢文东 记者 王纲) 日前,家住文成县平和乡大垟口村移民安置点的陈素芬,从村支书彭福金手中领到了1000元的“农家乐”分红。今秋,山区休闲旅游热带火了下山安置户合股兴办的“农家乐”,乐得她逢人便说,这日子还是搬下山来过得舒心。

  山青水秀的大垟口村,一条小溪流经村里且与飞云江下游的赵山渡水库相连,并毗
邻工业经济发达的瑞安市,交通十分便利。该乡在启动下山脱贫的异地安置时,看中这里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在大垟口村集中建设安置点,接纳周边的跳头、下沙园等村的群众移民下山。

  农民下山后,在村党支部书记彭福金的带领下,合股成立了九龙山开发有限公司,投建了一批旅游项目。安置点上的下山移民户,很快在这些产业中获益,村民每个月不仅能领到1000元左右的工资,还可以得到分红。另外还有200多名村民到新进驻的食品袋、汽车水箱等加工厂上班,每人每月有七八百元的收入。

  文成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由于县域经济落后,边远山区的老百姓下山很难在短时间里解决就业难题,下山移民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人下山了,心却留在山上;房子安顿好了,家却安不下来。结果,很多人欠下一屁股的安家费后,又回到了山上。安置房成了闲置房,下山脱贫点成了无人居住区。

  针对这一问题,该县转换角度,运用移得下、富得起、安得住的“安家思维”,大力引进第三产业,解决下山移民就业难的问题。通过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县人事劳动等有关部门积极搞好劳务输出信息服务,让移下来的村民能掌握一项技术,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迅速脱贫致富。两年多来,该县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7261人,实现转移就业有4706人。

  同时,该县加大周边地区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引进力度,大力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笼资金,回乡发展来料加工业、“两头在外”型企业和资源开发项目,努力实现“富一人,带一方”目标。至目前,该县引进来料加工点近300个,解决了5000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一些乡镇还借助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厂,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游等诸多项目,实现下山移民发家致富。

  “安家思维”让近2万山区农民实现了下山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符合该县实际的下山脱贫新路子。据统计,至今,该县共建成下山脱贫小区(点)60个,完成迁移4937户、22434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