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千人见证:戒网瘾我们看到希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5:15 华商网-华商晨报

  

千人见证:戒网瘾我们看到希望(图)

  现场陶教授深情演唱《走进新时代》

  ■本报记者杨晟坤摄陶宏开

  美籍华人,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和谐中国网素质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陶宏开教授近年来走遍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举行报告会千余场,挽救了600多名网瘾少年,培训了数千名志愿者。

  晨报讯一个父亲哭了,右手拿手帕,侧着脸……

  这是昨天下午,近千名读者聆听“陶宏开教授素质教育健康上网全国行”沈阳报告会上的一个镜头。

  当日下午1时30分,美籍华人、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共青团中央首位“网络文明爱心大使”陶宏开教授来到八一剧场。来自辽宁沈阳、辽阳、抚顺、锦州以及黑龙江等两省的近千名家长和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年龄最大的是73岁,最小的仅有5岁。

  3个小时的讲演内容丰富,陶教授以美妙的歌声和精彩的语言做了富有理性思辩和风味无穷的演讲,广大家长在潜移默化间领悟到了上网成瘾不仅仅是孩子的责任。同时,他精辟的语言,也让全场家长和孩子们看到远离网瘾的希望。

  本报日前以《“魔兽会长”想重新念书》、《绝症母亲:我努力地活,劝儿戒网瘾》为题刊发了有关网瘾的报道后,沈阳市好多读者打来电话述说孩子玩游戏所带来的坏处,并询问全国戒网瘾专家陶教授能不能来沈之事。

  为此,本报与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辽一网、沈阳市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邀请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知名网络教育专家陶宏开来沈阳举行“健康上网,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大行动”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同时也是“全国百万家庭健康上网大行动”活动沈阳站,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还把此活动作为“心理健康与市民素质”主题活动之一。

  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廉辉说,“网瘾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孩子、社会共同关注。此次讲座,对于促进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沈阳,非常及时,也是十分必要的。”

  最感人的镜头<<<

  陶宏开看望绝症母亲和孩子

  "决心+恒心=成功"

  12月1日本报曾报道了《绝症母亲:我努力地活,劝儿戒网瘾》一文,在辽沈地区产生强大的社会反响。

  昨日11时许,陶宏开教授和他的助理黄英一起,带着鲜花去看望了这位绝症母亲张娟(化名)。

  张娟(以下简称张):谢谢您来我家。

  陶宏开(以下简称陶):你不要太担心,今后别总说孩子了,好不好?你总说孩子的话,孩子就总是逆反。

  张:别人也都这么劝我,可我就是放心不下他。

  陶:现在的父母都是这样子,所以我让你的儿子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来,让家长看。只有学会自控,才能走向成功。决心减恒心等于零;决心加恒心,等于成功。懂我的意思不?

  张娟的儿子:(低头不语。随后笑了。)

  张:我知道孩子心里有负担。

  陶:你看,孩子还是很懂事的。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肖易寒赵矫健杨晓明张正安集体采写

  本报记者对话陶宏开<<<

  打骂戒不了孩子的网瘾

  12月9日晚,陶宏开第二次来沈。当晚,本报记者与陶宏开教授进行了对话。

  网瘾是心理问题打骂不能解决

  记者:对于网瘾的孩子,一些父母打骂、控制其零用钱,甚至控制其人身自由都没有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陶宏开(以下简称陶):无论是责骂、打,还是其他的手段,这都不是对症下药。因为孩子上网其实是个心理问题。打骂能够解决心理问题吗?它只能加重心理问题。

  记者:您从前有没有接触过沈阳的网瘾孩子?

  陶: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当时他似乎很仇视他的父母。孩子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总打他;而孩子的爸爸告诉我,他也是这样长大的……

  记者:家长似乎没有意识到孩子上网成瘾是心理问题。

  陶:这证明家长存在心理问题。

  记者:有一些家长很“迷信”您,认为只有您才能解救孩子脱离网瘾。

  陶: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我的方法是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把规律找出来,再把这个规律介绍给大家。

  心理素质是关键网瘾只是问题之一

  记者:沈阳的家长们希望您能说明,他们应该怎样做呢?

  陶:下一步我们希望成立沈阳家长交流中心,通过中心让家长们一起来学习。做报告解决的是共性问题,真正要解决孩子问题,还需要跟孩子单独地谈,这可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做得了的。所以我就希望家长能够通过学习改变教育方法。

  记者:但家庭教育方式不对应该不是惟一的原因。

  陶:是的,我总结出三方面的因素:家庭教育的不健康,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应试教育的不科学。

  另外一点,孩子是先有了其他问题,才有网瘾。很多问题都属于心理问题,心理素质问题。

  记者:心理素质问题还有哪些表现?陶:早恋、自闭、欺诈等等。网瘾只是其中之一。

  我不能改变环境但我能改变孩子

  记者:难道您跟孩子谈话就会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吗?

  陶:目前我不可能改变环境,但我能改变孩子。我会帮助孩子分析,你为什么会变得不好了呢?

  记者:您的教育理论是如何得出的?又取得了怎样的实际效果?

  陶:现在我已经开始第三次全国行,理论是经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得出的。效果就是,我们帮助有网瘾的孩子复学了,能与父母沟通了,有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这样的例子很多。

  记者:有的家长在通过学习后,跟孩子签了“戒除网瘾”保证书,你怎么看待这个做法?

  陶:一般我不建议做这样的“保证书”。重要的是交流,不能简单地靠某一种形式。

  政府应该更积极地疏堵

  记者:对孩子戒除网瘾,或者说避免沾染网瘾,需要哪些客观条件?

  陶:我认为政府应该更积极地为孩子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以疏导为主,但也要堵,堵违法经营的网吧,堵不良的网络文化等。

  记者:我知道您在与游戏开发部门争论,目前到了什么程度?

  陶:他们已经开始攻击我了。一些游戏使青少年沉迷其中是事实,我觉得这是一场道德重建之战。

  记者:您在呼吁文明的网络文化,您认为这个目的最终会达到吗?

  陶: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提出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应该说意识到了文明网络文化的重要性,但认识程度还不够。本报记者经淼

  最难忘的现场<<<

  这是一场“演唱会”:很多父母和孩子流下眼泪

  网瘾本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可陶宏开教授的讲述是以“演唱会”开始的。

  陶教授坐在钢琴前,演奏并演唱了第一首《走进新时代》。“新时代新在哪里呢?”陶教授发问。“是电脑网络把我们带进新时代的!”听到听众席一男孩的精彩作答,陶教授赞不绝口,“来,大家为孩子鼓掌!”

  报告会期间,陶教授还播放了一首自创的MTV《学费》,画面上出现父母含辛茹苦为孩子上学奔波的镜头时,台下很多父母和孩子都流下了眼泪。

  这是一场“反思课”:不光是儿子的错,我也有责任

  一位母亲张女士带着儿子天还没亮就出家门了。他们从盘锦赶来,“就怕领不到票耽误这个好机会”。

  张女士说,儿子今年13岁,上网已经1年多了。第一次,她把儿子从网吧里找出来那会儿,“这心可难受了。我回来狠狠给孩子打了一顿。为了看儿子,我买卖不做了,就在家看着他。”张女士说。

  经过3个多小时认真的讲解和记录,张女士告诉记者,“我感觉不光是儿子的错,我也有责任。听完这课啊,这心就跟冰化开似的。”

  这是一场“及时雨”:我要从网络里走出来

  一位从铁岭来的20岁女孩说,“以前上网痴迷到梦中醒来会大喊‘号码被盗’。当时,妈妈把我从网吧里拎出来就是一个嘴巴子,她越是打我,我越是叛逆,我就不想听她的话。”

  “这次来我就想戒得彻底点。”女孩说。

  讲座结束后,一位曾经玩网络游戏的大男孩说,“就是在网络里再厉害,现实中也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所以,我要从网络里走出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