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再看仪陇之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5:43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两年前,胡锦涛总书记专程赴仪陇,谆谆叮咛: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

  ■吴启富本报记者李伟 如果要评选这两年变化很大的县市,仪陇无疑可以名列其中。政府所在地顺利搬迁,嘉陵江边崛起一座新城;26万人再也不用靠天喝水,并经受住今年特大旱灾的考验;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在各方的关心和支持下,仪陇人没让发展机遇白白溜走。”12月5日,面对记者采访,仪陇县委书记任晓春说。

  两年来,一项项“民心工程”在新机制推动下顺利实施,仪陇站上全新的起跑线。

  “非常重要的一枚棋子”

  地上缺水,地下无矿,交通偏远,种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的仪陇发展滞后。2003年,全县人均GDP不足全省一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经济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15年、全省10年,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南充倒数第一。

  对仪陇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高度关切。

  两年前,在参加完广安邓小平铜像揭幕仪式后,胡锦涛总书记专程前往仪陇瞻仰朱德故居,视察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并谆谆叮咛:“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

  总书记离开仪陇后,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促进仪陇发展问题。省委决定,将仪陇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非常重要的一枚棋子”,以2006年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为期,“仪陇两年内要有大变化”。

  为了老区的发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交通部、扶贫办组成的调研组赶到仪陇,进行专题调研。此后,国家有关部、委、办、室、局领导频频莅临。社会各界对仪陇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极大关注。

  “民心工程”让民做主各种重点工程列出时间表,步步推进。2004年9月,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县委工作人员发现旱情最严重的石佛乡新建的人畜饮水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设计和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违反建设规划,偷工减料,降低工程技术标准。刚刚砌好的墙砖,轻轻一掀竟掉下一大片。

  事情以县水利局局长、石佛乡党委书记、乡长“下课”而告终。然而,此事却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思考: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日兴镇九湾村,村民代表为村上解决生产生活用水、修路、种果树等10个建设项目争论不休,村上召开村民大会,让群众对最急最需的项目投“玉米粒”,最后根据“玉米粒”的多少,确定发展的顺序,村民的积极性非常高。

  两件事看似不相关,本质却惊人一致:没有群众的参与,“民心工程”可能办成“民怨工程”;有了群众的热忱,才有成功的基础。仪陇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有新的机制。在农村,这个机制的核心就是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

  岐山乡新民村,过去凡涉及筹钱、开支、补助,农民和干部总会扯筋。而这次投入巨大的饮水工程,全村没有一人扯筋。“阳光操作”成了关键———受益户自行购买水管、电机等材料设备,推选成立5人理财小组全程监管工程资金;理财小组自主公布账目,与受益户当面结算……“一切都让群众

  看得把细!”村民王建方对自家仅出180多元就用上了自来水表示满意。

  凡是群众不愿意的事情不勉强。2005年秋收时节, 三蛟镇昆山村准备购买一台收割机,在村民大会上,群众认为价位较高,又要有偿使用,在表决时犹豫不决。几个村干部一合计,决定凑份子垫资为村里买一台。到了收割的时候,有劳力的农户不想出钱,没劳力的农户算算账觉得还是请人划算,结果,几名村干部只好自己为收割机“买单”。

  正因为各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由群众说了算,群众投入建设的热情就非常高。短短两年,仪陇新建通乡油路98公里,村社道路670公里,便民路450公里,沼气池3.2万口,完成居住环境整治2万户,26万人的饮水解困工程也提前半年完成。

  70万元撬动一座新城

  为适应发展需要,仪陇县政府驻地要搬迁。“要建成一座新县城,至少需要50年时间。”不少人这样认为。

  他们的理由是:仪陇设县已有1000多年历史,老县城所在地金城镇发展到4.5平方公里的规模,整整用了1300多年。何况,仪陇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这对新县城建设更是个考验。

  此时,仪陇县城迁建工程前指挥长吴道军、常务副指挥长鲜俊才手里的启动资金只有70万元。

  破题,仪陇选择用市场手段,撬动民间资金投入。

  以新县城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投资平台,该县将土地使用权、街道命名权、公交线路商业广告经营权和砂石开采权公开拍卖;天然气、供水厂等优势项目面向民间,重庆兆祥、万德投资有限公司等投资商纷至沓来……新县城建设累计投资近20亿元,建成城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

  建县城不仅仅是修房子,没有经济的支撑,再好再漂亮的房子也是空壳。在新县城奠基之初,县委、县政府便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的力度,哈哥兔业、香港意龙纺织等10户工业企业入驻仪陇,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带动农村千家万户增收。近年来,仪陇共引进项目558个,实际到位资金达32.29亿元。

  如今的仪陇,已站上一条全新的起跑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