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这一幕 那一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5:50 都市快报

  本报首席评论 徐迅雷

  他是农民,他是总理,他们的手热情地握在一起,在这个温暖的冬天,在中南海。

  张占胜是山西的一位村支部书记,因为今年3月温总理到山西考察“三农”,他们结识了;这次,年过六旬的张占胜把自家产的苹果送到中南海,他要让总理尝尝。“经过几番
周折,终于第一次走进心中向往已久的中南海”。他们促膝谈心半小时,告别时温总理说:“请你回去后向村里的乡亲们问好。告诉大家,我也很想念他们。”

  亲民的总理,农民的朋友。温总理下基层时,时时忽然停车走进农民家里拉家常,了解最真切的情况,为农民朋友排忧解难;从他为农民工“讨工钱”,到现场办公为农民解决“卖桃难”,农民朋友深切地感受到那句老话:“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素朴的温总理,那件羽绒服已穿了十年:2006年他与山东农民过春节,人们发现他穿的冬装还是那件羽绒服。

  温总理心里装着老百姓。去年,他在四川考察时说:“我有一个梦,我的梦就是让8亿农民过上好日子。”他说他心里始终有三件大事放不下:“让孩子上得起学,让农民看得起病,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相比于一位“那么忙”(张占胜语)的大国总理,我们的一些基层领导应该有点汗颜:作为更应该与基层接近的地方官,有没有比总理更接近农民、接近百姓?

  或许,《人民日报》记者王义堂的文章《想起了那一幕》,能从一个侧面教育地方官:一位刚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将军,驱车数千里来到太行山深处,寻访老房东。看到步履蹒跚、满头白发的老大娘,老将军急忙向前,搀着她的胳膊,叫了声“大嫂”。大嫂望着将军,轻轻问了声:“是不是又要打仗了,想起了我们山里人?”老将军哭了,他对着太行山发问:难道,只有打仗的时候,我们才能想起山里人?(10月17日《人民日报》)

  这是王义堂亲见的一幕,虽发生在20年前,但“至今心潮难平”。我们的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老百姓千千万万,不可能都要等我们的一国总理去探问,平常最应该亲近他们的,是我们各级的领导、基层的干部啊。

  “是不是又要打仗了,想起了我们山里人?”这一句让老将军哭了的话,应该让多少地方官眼圈发红啊!无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人民群众都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脱离群众,脱离百姓,脱离农民,我们的力量何来?今天,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环境,使我们的一些责任官员离开老百姓越来越远?

  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的名著《政治中的人性》中,有一句话给我很深印象:“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我们想要我们的官员做些什么,并研究我们目前的任用方式,尤其是我们目前的组织官员工作的方法,在多大程度上提供实现那个意图的最有效手段。”

  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民的富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干部,温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农民朋友的“这一幕”,和老将军到太行山深处寻访老房东的“那一幕”,都是最好一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