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人有房住, 莫忘“边缘穷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6:39 扬子晚报

  两包瓜子的故事令人难忘。12月2日中午。南通任港路新村。采访结束,记者跟南通房管局房改办主任孙健上车准备离去,一老太直奔而来,敲开车窗,塞给孙大姐两包瓜子。老太名叫郭丽芬,送瓜子是为感谢。外孙女说,老太让自己写过几回感谢信,刚写下“孙主任”,就没法继续——说声“谢谢”,对她挺难为情的。

  孙健嘱咐我:最好,不要写郭老太,因为为她“破了规矩”。

  事情也简单。老太退休几年,原先住单位宿舍,单位改制后,她四处漂泊,无处安身。每月退休金630元,哪里够用!老太太一遍遍跑政府,申请廉租房。可当时在南通,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到500元,才有资格享受廉租房——她的收入似乎“太高了”,所以一次次劳而无获。今年7月,南通将廉租房收入门槛提了100元,郭老太又跑到房改办。孙健很无奈:老太收入还是高了30元。可她想想于心不忍。老太心脏不好,跑几步歇一下,摸块饼干“补充能量”,再往前走。孙健做主:破个例!每月补贴老太238元,让她到市郊租房子。

  “政策杠杠是死的,人心是软的,哪怕为郭老太的事吃批评我也无所谓。”孙健的坦然,让人感动。其实,在姜堰、南通采访每个家庭,都有类似的感动。感动,是因为政府正在想办法,解决“边缘穷人”——低收入边缘家庭住房难。向低收入者提供经济适用房,为最低收入者供应廉租房,政府做了很多努力,然而,总有不少家庭站在两个圆圈外:穷,不够格住廉租房;“富”,不足以买经适房。姜堰、南通是用不同路径,解决相同问题。姜堰是把“边缘穷人”拉上去,租售结合,拉长付款周期,让他们眼前有房住,最终把与政府共有的房子变成自家房。而南通是把“边缘穷人”拉下来,跟最低收入群体一块住廉租房。

  市场经济有个著名的理性人假设:人,都是在追逐自己利益最大化。房地产市场概莫能免。让房产商以道德冲动替代逐利冲动,不赚钱,少赚钱,为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这是难以企及的空想!为穷人提供住房保障,在市场经济国家,早已成为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新加坡,8.5%的家庭享受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更高达18%。作为国内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理应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投入,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让更多困难家庭享受公共财政援助,把“确保江苏城乡居民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庄严承诺,更快地化为现实。孙巡郑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