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梁思成弟子:文殊坊还原历史传承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6:4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记者 刘洵)治学严谨的清华建筑学院教授,会给成都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打多少分?答案是80分。昨天,3位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城市规划专家来到文殊坊参观考察,并对其即将进行的二期工程提出了宝贵建议。

  当天上午,著名建筑教育家、城市规划专家朱自煊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系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道增以及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规划设计院院长徐莹光参观了文殊坊。据了解,三位专家都是国内建筑学界德高望重的顶尖人物,朱自煊、李道增更是梁思成先生上世纪40年代在清华大学设立建筑系时的亲授弟子。

  在参观文殊坊规划展、五岳宫、五大保护院落、成都名堂等具有川西风格的街、院、巷时,几位专家每到一处,都要停下来认真询问该地点的修建思路。他们纷纷表示,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不能只是做单纯的仿古和拼凑,主要在于尊重历史和对文化的传承,文殊坊在这一点上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的街区做得很好。

  朱自煊先生说:“我在来成都之前实际上有些担心,害怕这种街区只有风貌的模仿和保存,没有实物,这样会很空洞;然而我很高兴地看到,文殊坊能够按照历史街区的肌理建成,没有粗暴拆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实物和文物,很好地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传承了真实的文化,不是‘假古董’。”

  李道增先生则认为,历史的纹理脉络是模仿不来的,文殊坊在街、巷、建筑的打造上,整体性把握得很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筑细部的识别性和个性,但关键还是要根据历史的真实性来作业。

  徐莹光教授讲起了他以前来成都文殊院的情形:“文殊院作为一个都市里的禅林佛院,感觉很幽静,也很好;但是当时文殊院周边破破烂烂,实在是不堪入目,如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他认为,文殊院以前对于城市来说,除了是一个宗教场所,也是一个供市民休闲的公共空间;而文殊坊也要在城市功能和文化传承上做到相辅相成,一些格格不入、噪音很大的娱乐场所最好不要进入,要保证这个场所的和谐。

  朱自煊先生很诙谐地对记者说:“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要大胆创新,但应该以整治、保护为主,要学会‘镶牙补牙’,能留真牙就留真牙,不要一口假牙,更不要自作聪明弄得一口金牙。”他同时指出,文殊坊一期做得不错,可以打80分,这个分数算很高了。二期要开工了,肯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文殊坊可以做成旧城改造工程的典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