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温江怎么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6:4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近日,中共成都市温江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暨一次全委会闭幕,提出未来5年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那么作为“金温江”的书记,李刚将如何面对他的又一个任期?温江又将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呢?昨日,李刚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做好掉几斤肉脱几层皮的思想准备

  记者:为什么温江要提出“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李刚:这里有个细节,这次党代会报告,数易其稿,最先我们提出了“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征求意见时有的同志建议删除“率先”二字,最后经过我们的讨论和斟酌还是决定加上。为什么呢?因为目前温江已进入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互进的新的发展阶段,有了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同时相对工业化进程而言,城市化水平又相对滞后------目前是46.6%,城乡“二元结构”仍比较明显,强化城乡统筹深度的理念和强力举措,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温江发展的根本道路和必然要求。另外,我们还有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当然,做起来是艰辛的,但我们会为之努力奋斗,加大力度融入中心城区,提升聚集产业水平,提升发展服务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水平,做好掉几斤肉、脱几层皮的思想准备!

  推动温江向城区型城市形态转变

  记者:好像温江一直坚持“整体融入、组团发展、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为什么要强调“组团发展”的模式?

  李刚:这个发展思路是根据温江区情实际提出来的。“整体融入”是对都市型产业的定位,“组团发展、分层推进”是区域产业发展和公共配套的方法和手段。我们将以科技园为核心的新型工业聚集区、新城区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生态园为依托的现代农业聚集区以及金马河、江安河沿线两条休闲产业带,形成组团明晰、发展协调的“三区两带”产业空间布局,全力构筑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记者:记得以前有个说法叫“住在温江”,现在你们提出“生活在温江”,为什么?

  李刚:4年前的“住在温江”促进了温江房地产业的起步,使温江在城市形态上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在温江”是对“住在温江”的拓展和提升,温江不是一座“睡城”,而应该是一座“税城”。为此,我们提出推动新型工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跨越提升,现代农业高效经营,就是要全面强化产业支撑。特别是把科技园作为工业发展的“一号高地”,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也是要推动温江由城郊型向城区型城市形态转变。

  以开放心态吸纳更多新温江人加入

  记者:您的报告里还有这么一个提法,“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政企关系、新老温江人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融洽”,其中构建和谐的“新老温江人关系”颇有新意,能否解释一下?这与目前成都各区(市)县干部交流轮岗,换届后温江新的领导班子里有许多“新面孔”有关吗?

  李刚(笑):这一句是我自己最后一次改稿时写进去的,不是因为换届的政治原因考虑,而是根据温江区情实际,适应温江构建开放之区的要求,立足区域长远发展的需要。温江本身没有太多资源优势,因此构建和谐温江,需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吸纳更多新温江人的加入,以聚集更多的资源。

  目前在温江登记户籍的人口大概32万,而实际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人已达45万,也就是说约有13万的新温江人;未来5年,我们可能还要吸纳10多万新温江人的加入,并逐步达到新温江人超过老温江人的态势。

  解晓红 本报记者 李微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