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沙作协招18网络写手是草率?是无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6:5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在上一辈人眼里,作协是文学的最高殿堂,只有被作协承认,才是作家。然而最近,长沙作协一个月内就招进18位没有出一本书,只在网上写文章的网络写手。

  网络写手主动“抛绣球”

  “我们都是主动申请加入作协的”。40岁的“匡瓢大哥”(网名)介绍,被批准加入作协的写手包括他和何不归、南宫浩、陋室斋主等18人。匡瓢大哥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参加过《诗刊》杂志社举办的一个培训班,并在随后发表了一篇现代诗。一直到今年年初,中间这么多年,虽然一直在看别人写的诗,他几乎没有创作。

  在天涯社区凭《鸡零狗碎的青春》小有名气的南宫浩则表示,一开始根本不想加入,因为“担心自己原先自由自在的创作在体制内受到束缚”,但后来,“听说加入作协,看电影可以免费,首映式也是,我就加入了。”南宫浩说。

  长沙作协渴望新血液

  具体负责接纳这一批网络写手加入作协工作的唐樱告诉记者,7月18日,湖南作家网的总监黄中泉告诉她,匡瓢大哥询问此事时,她特别高兴:因为长沙市作协早就有从优秀的网络写手里发掘有培养潜质的人,为年龄层次偏大的作协注入新鲜血液的想法。

  唐樱还透露,这一次长沙市作协之所以敢拍板决定接纳18个网络写手,有两个人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是何立伟,另一个就是市作协主席霍红。

  52岁的何立伟1998年就开始上网,自称为“岩老鼠”(长沙方言指蝙蝠)的他,“每天至少在网上泡3个小时”。他很欣赏网络上一些写手的文章,他认为那绝对算是好的文学。霍红是长沙女性频道的总监。她告诉记者,去年她当选,翻开长沙市作协400多名会员的花名册,发现会员平均年龄偏大,以中老年为主,最大已经90多岁了。“当时就有强烈的愿望,要赶快发展新会员,要给作协注入新鲜血液,要多多发展年轻人,发展80后,发展网络写手。”

   引发争议写手入作协太草率?

  长沙作家协会的这一“敢为天下先”的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争议。

  上海作协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说,作协向网络写手、年轻一代敞开大门是很必要的。中国作家协会调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炳银则认为,将网络写手吸收入作协的做法太草率、不够慎重。作家除了要有好的作品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养,而网络的隐蔽性太强,仅从作品很难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网络上的好作品,应该提供给更为广大的读者群去检验,而不仅仅只是网民,读者的局限性太强,对一部作品的评价也受到局限。

  (青年周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