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石屋的志愿者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7:45 南海网-海南日报

  儋州市新农村建设实验区在6个乡镇选了6个村委会,涉及21个自然村,共有2201户,12196人。

  20多名志愿者来到儋州

  从今年3月开始,先后有20多名河北、安徽以及上海等地的志愿者分批来到儋州,分
布在这6个村里。他们一边克服着气候、语言和生活上的困难,一边承担起实验区繁复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获得农民的理解和认可,他们甚至与农民一起下田劳动,到学校上课,与孩子们和家长交谈、交心、交朋友。

  实验区负责人邱建生说,由于志愿者人手不够,他们经常集中在石屋,集体做一些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石屋村现在已经成为志愿者的总部。

  志愿者们这个走了,那个又来了,而有的则从3月份到现在,已经坚持了9个多月。

  吕程平:

  写成《水井村社会调查》

  志愿者呂程平在水井村时帮助农民割稻谷,身上长满痱子。一个月后,他的宿舍成了孩子们放学后玩耍的乐园,四年级学生曾子献把他当成知心朋友,还教他说本地话。3个月后,呂程平编写完《水井村社会调查》一书,长达几万字,涵盖了水井村的历史、经济、人文、生产状况,十分详细。

  “刚来时,村民们大都对我抱着怀疑的态度,”吕程平说,“但前几天,有一位阿姨走到我的旁边,用不很熟练的普通话,对我说了声‘谢谢老师’,把我激动得不行。”

  他开设乡土课程,把村里抗日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告诉学生们,让他们知道家乡的历史文化,产生自豪感,从而爱家乡。

  张秀兰与陈晶晶:

  在乐满村组建文艺队

  张秀兰与陈晶晶一起住在雅星镇的乐满村,一边进行社会调查、宣传新农村建设理念,一边到学校做兼职老师。业余时间,她们组建妇女协会,召集村里妇女集中起来学习交谊舞。她们还开办了夜校,给村民上文化课,办扫盲班,组建文艺队。

  志愿者们编印了1500册《儋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资料》、1000册《新农村建设实验区工作手册》、寓教于乐的小册子《田间地头》以及《合作社知识教材》,发放给农民。

  靳志宏:

  建起流动图书室

  坚持最久的志愿者靳志宏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她在有过2年多的打工经历后,突然迷上了志愿者的工作。在天津和安徽做过志愿者工作后,又来到海南。原计划只呆半年,现在已经呆了9个月。她除了担当起办公室平常的工作和后勤事务外,还负责图书室管理,并在石屋小学担任数学老师。

  “虽然也有感到空虚和苦恼的时候,但总的说来,我为自己干的事情感到骄傲,和其他同龄人比起来,还感到充实、有价值。”靳志宏说,她在农村长大,对大自然有天生的亲近感。

  申鸿光:

  指导瓜农成立合作社

  来自河北的志愿者申鸿光辅导王五镇瓜农成立了冬瓜合作社。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成绩,使开始不理解自己的父亲,也变得理解和支持他了。父亲得了重病也没有告诉他,怕影响他的工作。

  实验区留下志愿者的足迹

  实验区负责人邱建生连自己怀孕的妻子也没有时间陪,直到临产的时候才回去陪了几天。

  在前来的志愿者中,有中山大学的博士杨胜刚和夫人小黄,也有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在读的教育学博士刘燕。

  志愿者把当地学校的老师和暑假回来的大学生也发动起来,发展成为志愿者。现在,已经有本土的民间力量、本地志愿者和儋州的网友们,参加到新农村实验区的建设中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