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入世五年中国A+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7:45 南海网-海南日报

  编者按: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生效。时至今日,中国加入WTO满五周年。

  五年前多哈的一锤定音仿佛就在昨日,“言必信,行必果”的承诺亦言犹在耳,我们信守着,努力着,向世界提交了一份出色的入世成绩单。

  五年的时间,入世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你我。还记得那些关于中国入世的期待吗?进口汽车家电大幅降价,和好莱坞同步欣赏大片,在超市里就能买到洋食品……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已一一实现,甚至超越我们的想像。

  不仅如此,国际市场“打个喷嚏”,普通市民也有了切身感受:国际油价走高,国内油价迅速跟进,坐出租车、坐飞机也随行就市;国际金价大幅震荡,金店里的金银首饰价格跟着几起几落。

  明天还将有怎样的奇遇,我们都在憧憬……

  回顾

   五年,WTO改变了中国

  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已从2001年的15.3%下降到2005年的9.9%五年来,中国也在分享着WTO的“经济红利”,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总的说来,中国的成绩是A+”,WTO总干事拉米给中国入世五年的表现打出高分。“能够得到这个分数,是因为我们严格、有效地执行了入世承诺”。在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金伯生看来,所谓“严格”,是指中国严格按照时间表履行了入世承诺,而“有效”则是因为WTO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应,为配合入世,中国清理、修订、废除了2000多件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红头文件,有效地实现了国内法律法规的配套。五年的历程,中国用自己的实践树立了一个“重承诺、负责任、守信用”的大国形象。

  具体来看,在履行承诺方面,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已从2001年的15.3%下降到2005年的9.9%,其中工业品平均关税由14.8%降低到了9.0%。农产品平均关税由23.2%降低到了15.3%。目前除小麦、危险化学品以及少数特殊商品外,其他所有产品的配额全部取消。

  这五年来,中国也在分享着WTO的“经济红利”,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这从入世后全线飘红的宏观经济可见一斑。GDP从2001年的约1.3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约2.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9.5%,出口总量从2001年的2000多亿元增至今年的8000多亿元,翻了两番,货物、服务出口增长速度都维持在20%左右,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保持在600多亿美元的规模。

  同时,中国开放是互惠互利的,在出口增长的同时,2001~2006年,中国的货物进口平均增长22%~23%,服务进口的增速也维持在20%以上,均位居世界第一。同时,进口份额在世界进口中所占比重也急剧上升,货物进口比重超过了9%,服务进口比重在6%左右。中国进口的增长带动了世界经济,特别是WTO成员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中国在更大程度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融入WTO体系的过程中,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入世五年,为中国改革注入了一股内生推动力,中国政府坚定地走上了法治政府的道路。 (据瞭望新闻周刊)

  回顾

   众多百姓得到实惠

  人均GDP由不足1000美元增长到1700美元电脑和家用汽车普及率则分别由13.3%和0.6%上升到41.5%和3.4%

  入世5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中国百姓究竟得到了哪些实惠?以下一组数据或许能初步给出答案:从2001年到2005年,在物价基本维持稳定的前提下,中国人均GDP由不足1000美元增长到1700美元,人均储蓄余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5780元和6860元上升到10787元和10493元,电脑和家用汽车普及率则分别由13.3%和0.6%上升到41.5%和3.4%。

  具体来说,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就业稳定、收入增长。在这5年中,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利益逐步显现,外贸出口连年攀升,年均增长率达25%,同时,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3。在此过程中,外商投资企业不仅成为出口增长的主力军,也是就业水平保持稳定的主要因素。虽然在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每年达到800万至900万,但城镇登记失业率却始终维持在4%左右的低水平。

  消费福利显著提高。2001年至2006年,我国进口关税的总体水平由15.6%降至9.3%。同时,我国取消了化肥、轿车和摩托车及关键零部件、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手表等13类产品的非关税措施,农产品的关税配额限制也正逐步放松。贸易壁垒的消除不仅导致了进口产品的量增价跌,对国内同类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也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加上收入的增长,中国百姓的物质消费水平显著提高。2001年至2005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12%,而消费增速较快的产品大多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密切相关,如汽车、通讯器材、家用电器、音像器材、建筑装潢材料等。

  (据市场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