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春晖行动”润泽贵州贫困山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激发社会活力增进团结和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8:29 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者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激发社会活力,增进团结和睦,就是要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从今天起,本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专栏推出“以激发社会活力增进团结和睦”专题,陆续报道各地各部门广泛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
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报贵阳12月10日电 记者孙海涛报道:到11月底,在上海工作的贵州长顺县籍干部左静为家乡联系赴沪务工者已逾3000人,并为家乡募集100多万元修建希望小学,使长顺县成为上海草莓研究所的繁苗和种植基地。左静是贵州开展“春晖行动”后在全国涌现出的万余名“春晖使者”之一。

  “春晖行动”是以饮水思源、回报桑梓、扶贫济困等传统美德为精神内核,引导、组织在外亲友为家乡的发展提供智力、财力、物力等力所能及帮助的志愿活动。共青团贵州省委两年前组织开展这项大型公益活动以来,得到广泛的社会响应。

  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黔籍学生成立了“春晖社”,用各自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利用假期参与家乡建设实践活动。广东、福建等地黔籍客商捐款设立了“春晖行动”资助基金。贵州省农信社与团省委联合开展了“春晖行动——温暖万名贫困母亲”活动,为万余名贫困母亲提供了生活资助100多万元。作家叶辛倡导当年在修文县插队的上海知青,为修文县建起了第一座“春晖小学”。数千名当年在贵州各地插队的上海知青纷纷成立“知青与第二故乡联谊会”,拉开反哺第二故乡的一系列活动。 今年春节期间,贵州15000多名在外打工的返乡者,在各自家乡参加了“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话发展”座谈会,用对比的眼光为家乡的发展提出了6500多条有价值的建议。

  目前,贵州已有1万多名在外亲友被家乡礼聘为“春晖使者”,成为家乡的“名誉支书”、“名誉村委会主任”、“名誉校长”、“法律顾问”等,与家乡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援助关系。这些“春晖使者”为家乡募集到价值5000多万元的财物,受益农民数百万人,涉及全省88个县、1000多个乡镇。

  基层之声

  共青团贵州省正安县委书记郑娟——

  “春晖行动”起源于正安县。贵州省农业厅机关党委副书记郑传楼16年前在其家乡自强村担任全省第一个“名誉村长”。16年来,我亲眼看到“春晖行动”怎样把一个极贫村变成了富裕村。“春晖行动”受益是双方的,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对社会不同发展水平的认识,道德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你会因为帮助别人而感受到内心涌出的温暖。在基层,我切身感觉到“春晖行动”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温暖正在逐渐扩展,发挥各界力量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