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8:59 黑龙江日报

  

永不磨灭的精神之光

  大庆油田会战和大庆精神

  1959年9月25日,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时值国庆10周年,所以这个油田以“大庆”命名。大庆油田的发现,打破了中国是“贫油国”
的论调。1960年2月20日,中央决定开始进行大庆地区石油勘探会战。

  为用最快速度探明更大的油田面积,开发新的油田,中央确定从玉门、新疆、青海、四川等石油管理局和其他石油厂矿、院校,抽调数十支钻井队、2000余名科技人员和大量器材,在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会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石油工人提出“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优秀的石油工人在会战中涌现,大庆精神也在此中形成。

  经过1年的勘探开发,基本勘探了全部油田的面积和含量。3年后,大庆石油生产基地基本建成。1963年12月,周恩来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大庆精神——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求实精神;胸怀大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铁人”的话

  (一)是共产党、毛主席使我这个旧社会的放牛娃成了国家的主人,我要跟党干革命、搞建设。快快地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

  (二)领导的压力我们要分担。这像打仗一样,只能进,不能退;只能上,不能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三)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四)我这一辈子就是要为国家办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快快地发展我国石油工业。

  (五)我们就是要打“喷”的井。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困难越大越有干头。

  (六)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

  (七)我从小放过牛,最知道牛的脾气。牛享受很少,出力最大,我要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八)讲成绩不要忘了党,讲荣誉不要忘了群众,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铁人王进喜和铁人精神

  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春,玉门油矿招工,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60年3月,王进喜来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带领1205钻井队的几十名硬汉,人拉肩扛卸运钻机,盆端桶提运水抢开钻,仅用5天零4小时就打完了会战的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的最高记录。在打第二口井时,为了制服井喷,王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王进喜和1205钻井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深深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房东赵大娘看到王队长累不垮、压不倒,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就对住在他家的工人说:“大娘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铁人名称由此而来,并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响彻了全中国。

  铁人精神——

  “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北大荒开发和北大荒精神

  开发建设北大荒,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伟事业。解放战争刚转入战略反攻,按照毛泽东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发出的号令,一批批军人被动员起来,走向农村,走向荒原。从1947年到1949年,一批公营机械农场在战火的硝烟中先后诞生。她们的名字是:通北、赵光、宁安、兴凯、八一五、九三……

  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集体转业,组成八千官兵的垦荒大军,从山东北上,挺进三江平原。在松花江两岸的绥滨县和集贤县境内,建立了以部队番号命名的二九○农场、二九一农场和十一农场。

  1954年至1956年,铁道兵二、三、四、五、六、九、十一师的复转官兵,近两万人马,来北大荒安营扎寨,开荒造田。短短三年,在八五○农场周围,出现了一批“八”字头农场。

  1958年3月,党中央召开了成都会议。通过了一份历史性决议:《关于各种军垦农场的意见》。这年春天,王震将军率领10万复转官兵进军北大荒,开始了北大荒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投入到北大荒轰轰烈烈的开发建设行列中。

  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创业、开发建设,北大荒人把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北大荒精神正是在这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她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这个英雄群体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北大荒精神——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