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北京所见所闻抚今追昔引发感受一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8:59 黑龙江日报

  刘涧南 本报记者 施虹 吴利红

  阿尔谢年科夫表示,中俄两国作为相邻的大国应当和睦相处,两国人民必须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为友谊之树浇水,就一定会结出友谊的果实

  北京时间9日9时整,俄罗斯功勋飞行员,大型民航客机机长、一级飞行员阿尔谢年
科夫先生和自己的孙女一同走出了首都机场。

  “没有想到,时隔近半个世纪,我会又一次飞到中国。”这是阿尔谢年科夫先生见到记者时的感叹。

  虽然飞行了近七个小时,但是76岁高龄的阿尔谢年科夫先生仍然显得精力充沛,十分健谈。他说,虽然很早就希望来中国看看,但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现在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心情非常激动。为此,他要对促成此次中国之行的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表示感谢。

  谈到当年拯救中国母子的那一次飞行,他表示,这只是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执行的一次任务,却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下午,阿尔谢年科夫先生和孙女参观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在天安门广场,阿尔谢年科夫先生对广场面积之大发出了惊叹。他说:“只有一个大国才会有这样广阔的广场!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他表示,他知道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一个英勇的民族一定会有一个光辉的未来。

  远远地看到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他说,一定要在毛泽东像前面照几张相,留作纪念。在他的心目中,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伟大的领导人。一个领导了中国的解放,另一个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俄罗斯人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

  在故宫,阿尔谢年科夫先生表示,中国的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在俄罗斯远东工作期间,曾经见过很多住在当地的中国人。中国人勤劳,善良,热情好客。他在执行飞行任务期间,飞机曾经出现事故,不得不降落在一个小村子里。村子里有一户中国居民。

  这家的男主人见到机组人员之后,执意邀请机组人员住在自己的家里,连吃带住好几天,直到救援人员赶到。

  这一次能来中国访问,他没有想到竟然是因为近半个世纪前抢救了一个中国产妇。他说,这次能够成行纯属偶然。当时,他在翻看自己以前积累下来的家庭档案时,找到一份当年《黑龙江日报》报道他解救中国产妇的报道。他找到中国驻俄罗斯使馆,请求帮助他将报道翻译成俄文。并希望能够了解到当年所抢救的妇女和儿童现在的情况。没想到,中国的新闻媒体如此迅速和及时地将当年被抢救的新生儿找到了,而且还邀请他来中国,并且在时隔半个世纪之后再次团聚。

  最后,阿尔谢年科夫表示,中俄两国作为相邻的大国应当和睦相处,两国人民必须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为友谊之树浇水,就一定会结出友谊的果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