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化遗产在行动 即将开展大规模普查活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8:59 黑龙江日报 | |||||||||||
本报记者 吴利红 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我省有九个项目被纳入其中:达斡尔族“乌钦”说唱、“哈库麦勒”歌舞、赫哲族“伊玛堪”说唱、鄂伦春族传统节目“乌仑木沓”、鄂伦春族“莫苏昆”说唱、兽皮工艺、桦皮工艺、东北二人转、东北大鼓。“赫哲族渔猎文化”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
据介绍,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2004年开始启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组对我省重点少数民族和汉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了调研考察,掌握了基本布局情况。今年我省还成立了由专家组成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保护经费由每年的10万元增加至100万元。现在,全省即将开展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活动,积极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省现已发现的各类文物遗存4500余处,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00余处,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馆藏文物、标本20余万件,国家珍贵文物16000余件,国际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个。日前,我省明确要求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 政策举措 为更好地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省正在积极着手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实施全省普查计划,建立省、市、县三级名录体系,积极组织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二是推荐命名省级民族文化保护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实施完成国家级试点项目《黑龙江省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三是建立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资料档案;四是建立协调有效的传承机制,大力培养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管理人才,逐步开辟一条: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利用的科学有序的运行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省得到尊重和弘扬。
在第七届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上,来自呼兰的女子拓彩版画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本报记者杜怀宇 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