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太阳获两块中国名牌 科技创新成就农药王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9:24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新闻提示:今年9月,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吡虫啉”和“拟除虫菊酯”双双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名牌产品。红太阳集团成为继海尔集团之后,中国唯一同时获得两块中国名牌的企业,也是中国农药行业唯一同时获得两块中国名牌的企业。

  依靠科技创新,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红太阳”画出了一条强劲的攀升直线。

  借船出海,技术创新求发展

  镜头转到17年前。当时的“红太阳”仅是一个以5000元起步的“四无作坊式”企业:一无厂房、二无资金、三无人才、四无市场。

  17年后的今天,“红太阳”已从全国2500多家农药企业中脱颖而出,创下中国农药品牌、规模、出口创汇、效益、增长速度五项第一。

  从一无所有到行业第一,靠的是什么?“4个字——科技创新。”面对记者的提问,“红太阳”董事长杨寿海这样回答,“当时,‘双高’农药滥用,即普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杀虫剂。特别是高残留,容易对人产生致癌、致残伤害。因此从创业之初,我们就意识到,‘双高’农药迟早会退出市场,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决定抛弃高毒、高残留农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红太阳”走了三大步:第一步,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与德国拜耳公司、美国ICI、日本住友等十大跨国农药公司合作,积极消化吸收先进的农药制造技术;

  第二步,借窝孵鸡,产学研对接,搭建技术开发平台。创业以来,“红太阳”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28所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398名专家教授合作,开发了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科技新型农药产品86个;

  第三步,自我积累,自主创新,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充分整合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命题研发、定向攻关等形式,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科技农药产品196个,其中60个填补国内空白,50多个达到世界领先水平,70多个获得国家级新产品和专利。

  替代进口,环境效益

  双丰收在农药制造行业,诸多的核心技术被美、英、德等国家垄断控制,我国如果一味依赖进口,不仅要花大价钱购买产品,整个行业亦会受制于人。

  为了替代进口产品,“红太阳”依靠自主创新,成功攻克了百草枯、吡啶等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其中,百草枯的问世,打破了英国45年的技术垄断;吡啶技术则打破了美国50年的技术垄断。

  记者了解到,“红太阳”的吡啶生产线,正常开机每天可获纯利100—150万元。因此有人称,谁掌握了吡啶生产技术,谁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台印钞机。

  吡啶产品是高效、环保型农药的中间体。和普通高毒农药相比,环保型农药用量小,毒性低。杨寿海举例说,在1亩地上喷洒农药,环保型农药的毒性仅为高毒农药的五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用量上,前者更是后者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有关专家估算,由于“红太阳”自主研发的10多种主要农药产品替代了售价高昂的进口产品,每年为“三农”节省的农药费用就达10—15亿元。

  未来规划,抢抓行业洗牌机遇

  如今的“红太阳”,已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农药制造基地,还被英国《环球植保》称为“世界超高效农药生产王国”。

  “虽然我们现在是行业第一,但未来5年我们仍然将高度紧张。”谈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杨寿海说,“2007年1月1日起,我们国家将全面停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低毒、低残留的高效农药将赢来最佳发展时机。农药行业也将进行全面洗牌,可能会有大量企业在竞争中趴下。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黄金时期,就能够赢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红太阳”的“胃口”不仅仅在国内,国际市场也是其未来数年的主攻方向。目前,“红太阳”已耗资数亿元,在澳大利亚、巴西、西班牙、阿根廷等80多个国家获得了386个产品有效登记。这相当于“红太阳”拿到了386个通向国际市场的有效“身份证”。

  据悉,今年“红太阳”的销售收入预计约38亿元,利税1.5亿元,利润1亿元。而根据“红太阳”的发展规划,在未来5年,“红太阳”净资产要突破100亿元,产值销售突破100亿元,利税突破10亿元,出口达5亿美元。

  在科技创新的发展大道上,“红太阳”正快马加鞭,昂首突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