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每位病人都是张考卷 记儿童医院心胸外科莫绪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9:45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每位病人都是一张考卷,每天面对许多未知数,让我对小儿心脏外科充满了科学探索的乐趣”。从医20多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任莫绪明始终对工作满腔热忱。在婴幼儿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面,莫绪明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在国内省内率先开展了数十余项新技术,最小手术成功年龄仅为出生17小时的新生儿,最小体重仅为1.2千克的早产儿。许多技术填补了国内省内空白。挽救孩子就是挽救家庭采访莫绪明是个星期六。那天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莫绪明忍着病痛做了3台手术,从手术台
下来,就倒在了病床上,护士正忙着给他挂水。

  “早就安排好了,家长都巴巴地等着,所以我还是坚持把手术做了,患儿也可以早日摆脱病痛折磨”,莫绪明说。正是怀着一颗爱心,莫绪明在治疗小儿先心病的科学前沿不断创新。

  先心病是儿童先天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我国每年约有15—20万先心病患儿出生。这些患儿如果能在恰当时间手术,95%以上患儿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挽救一个孩子,常常可以挽救一个家庭”,莫绪明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使他深知手术刀沉甸甸的分量。有一次,一个小儿先心病患儿的母亲带孩子到医院治疗,因为孩子生病,孩子父亲迁怒于她,两个人到了离婚边缘。治疗过程中,孩子的父亲和母亲一起照料孩子,孩子很快康复,孩子的父母亲也重归于好。莫绪明说,儿童医院医疗覆盖人口达一亿多人,早期外科的介入与干预,使先心病患儿的生存率明显增加。“眼看着一个个10年前甚至5年前还没有生存希望的孩子,现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下去,那是技术进步为人类生命带来的福音,我为此骄傲”,莫绪明说。小儿心脏外科医生更应该是雕塑师在莫绪明的手术台上,无数患儿重获生的希望,其中最轻体重仅为1.2千克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早产儿。

  “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常常发生想象不到的畸形,小儿心脏外科的医生就像雕塑大师,要把凌乱的畸形重塑成完整的心脏,先心外科手术的过程更是艺术再造的过程”,莫绪明这样看待他的工作。2000年,莫绪明赴美国做访问学者,学习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及小儿心脏移植技术。“现在决定手术与否时,我们可以完全根据病情需要,而不再考虑极小年龄、极低体重对手术的限制”,能做到这一点的单位和个人,至今在中国仍为数寥寥。

  “法洛四联症”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发病率在小儿先心病中占第三位。在莫绪明和科室同道共同努力下,心胸外科完成了近700例手术,并创造了连续155例无死亡的国内新纪录。他们还积极探索创新,采用大剂量“东莨菪碱”抢救重症“法洛四联症”病人术后肺水肿、肺出血等,抢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患儿,现在这种方法已被许多医院所采用。始终站在科学的前沿别人不能做的,我们能做;别人能做的,我们做得更好。坚持着这样的信念,莫绪明始终站在医学的前沿,创造了许多“第一”。

  作为我省首位“换心人”,16岁的周位志每到学期结束,都会向胸心外科的医生护士报告他的学习成绩,因为他的第二次生命就“诞生”在这里。“小儿心脏移植”是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莫绪明和科课组成员于2000年8月成功为周位志进行了省内第1例心脏移植,这也是全国儿童医院系统第1例小儿心脏移植手术。现在,周位志已经健康存活了6年,成为国内存活时间最长的儿童心脏移植患者。

  心房纤颤,是医学中常见的心律失常,以往内科治疗不能完全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早在读研期间,莫绪明就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国内率先采用了国际上治疗心房纤颤的前沿技术——迷宫手术,并简化了手术过程,提高了效果,减少了对心脏的损伤。目前心房纤颤迷宫手术治疗已在国内广泛开展。

  近年来,莫绪明完成课题1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9项,他设计的“脉冲式一氧化氮吸入流量控制仪”获得国家专利。他和科室同道的共同努力,极大地推动了心胸外科学科的发展,使南京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在国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