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瞭望》文章:以协调发展促社会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9:58 新华网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是摆在各级各地的一道重大考题。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但仅仅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我们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许多都是与这个主要矛盾相联系或由其引发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立足于解决这一矛盾,通过加快社会生产力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实践证明,生产力发展不是社会和谐的惟一条件,但在生产力落后从而在物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真正和谐的社会是不可能出现的。历史上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的争斗或战争往往因物质资源匮乏而引起。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从而物质财富的多寡,决定着一个社会利益空间的大小。“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说法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说明,经济发展是百姓丰衣足食、“知礼节”、“知荣辱”的重要前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总之,富裕不一定意味着社会和谐,但贫困肯定不会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离开经济发展,要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社会总体和谐的根本基础,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343.3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33.6元,社会总体上处于贫困状态。1978~2005年的28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6%,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3万亿美元,排名从世界第十五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93元和3255元,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如果没有28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就不会有今天社会总体上和谐的局面。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仍在100名以外,2005年末仍有2365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发展经济的压力依然沉重。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促进社会财富的持续增长,国家才能有足够的财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欠发达地区和弱质产业的发展,才能不断强化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有效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但并没有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教训告诫我们,社会和谐固然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片面发展经济或经济的片面发展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和谐产生消极影响。

  联合国发展署2003年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社会发展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世界排名为第一百零四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看成是硬道理,把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看成是“软道理”,在实践中把大量的资源集中投向经济领域。其实,我们党强调的“发展”,是包括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发展的不和谐因素。所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突出抓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重点领域的建设。发展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强调“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公平”,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教育事业的新认识。医疗卫生服务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健康是人的基本权益,维护国民的健康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国民健康素质既是劳动者生存发展的条件,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要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赵长茂)

  

《瞭望》文章:以协调发展促社会和谐

  协调不同经济要求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在每年都要举行的这一重要会议上,重点总结了近年来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经济工作会议对近几年来的总结客观而又清醒,对影响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性矛盾的认识以及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认识充分而又深刻。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总结和认识,才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对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做出符合实际的战略部署。>>>点击详细

  来源:瞭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