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乡村的大“地震” 漆冬保的“家园”日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0:20 汉网

  汉网消息记者李俊金涛通讯员周钢

  去年8月初,新洲区汪集街陶嘴村启动了“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从当初的犹豫怀疑到一年后的真心支持,50岁的村民漆冬保在自己的100多篇“家园”日记里,详细记录了这项具有武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行动给小村庄带来的一场“地震”。

  “家园计划”能给咱家带来啥?

  日记摘录:2005年8月6日。村委会召集11个村民小组的42名村民代表参加“家园计划”动员会,我作为八组的村民代表参会。和绝大多数村民一样,我对“家园计划”有些犹豫。这件事情究竟能给大家带来什么?谁也不知道。

  我们村是典型的“留守村”。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多、长年留在村里务农的老人妇女多、土地多;耕种的劳力少;农村机防、农机设备少。

  在全村的动员会上,村民们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提高生产力,增加村民收入?

  日记背景:2005年,市委、市政府在启动“家园计划”时提出“四到家园”方案:致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整个“家园计划”,围绕这二十四字方针展开。

  第一个机防队成立啦!

  日记摘录:2005年8月20日。近日干旱无雨、气温又高,庄稼地里长了很多稻飞虱。今天村里统一购买了40台打药机,同时成立了机防队。这么好的打药机原本要1000多元一台,现在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农户只花250元就买到了。

  2005年8月23日。40名队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奔赴本村的1000亩稻田、900亩棉花地、600亩林果园和各村组的房前屋后,对稻飞虱进行“扫荡式”歼灭。

  2006年3月10日。华农吴征斌教授来到我们村,给我们讲棉花良种繁育、防虫、灭虫知识。

  2006年11月16日。我们村1000亩土地在吴教授的指导下种上了优质棉。六组村民肖和平是全村种棉大户。今天他家棉花全部收完,7亩棉花大获丰收,预计收入有15000元。

  日记背景:放在“四到家园”首位的“致富门道明晰”,是众多村民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家园计划”着力解决的重点。

  湾里修起了致富路

  日记摘录:2005年9月9日。修路工程全面开工,全村15公里长的村湾路规划图摆在了村口,这是征求村民意见后再施工的,这种做法在我们村还是头一次。

  52岁的村民陶选民拿出1万响鞭炮,在自家门口放了起来。为节约政府投入资金,村民自己组成专班,对建材质量、路基厚度、混凝土的比例等严格把关;50多位村民主动投工投劳,今天村民们都太高兴了。以前,我们村里的土路最多只能过手扶拖拉机,这次修路统一规划成了3.5米宽的水泥路,村里的农副产品可以畅通无阻地运出去了。

  2005年11月5日。政府又给我们村送来了一套75千瓦的电机和水泵,全村27名在家的劳力全部上阵进行安装。以前遭遇大旱,村民们需要花2个多小时,步行200多米挑水灌溉。有了这两个大东西,只需推一下电闸就可以抽水浇田了。

  日记背景:“基础设施完善”既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又提高了农户的生产力,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给“家园计划”打高分

  日记摘录:2006年10月26日。市“家园计划”评估验收组来村评估。作为村民代表,我接受了问卷调查。工作人员发给我一张表,请我给村里的家园建设打分。我对“主导产业突出,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明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效果明显”等30个问题进行了认真仔细的阅读。

  一年多的“家园计划”实施效果图在我脑海里浮现,我的家乡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硬化了,村湾变绿了,环境干净整洁了。更可喜的是村民收入提高了。2003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2800元,2005年达到了3670元,预计今年将达到4100元。

  我实事求是填写了问卷调查表,绝大多数都是“满意”。这是我一年来对“家园计划”的理解和认可。

  日记背景:新洲区汪集街陶嘴村家园建设评估报告已经出来,陶嘴村的新农村家园建设被评为“优秀”等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