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观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0:24 新华网 | |||||||||||||
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好”在“快”前,这一意味深长的提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2月5日至12月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出席会议。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要充分认识影响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充分认识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充分认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有关专家对此解读时认为,必须看到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虽有所缓解,但基础还很不稳固,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 ——投资反弹是上半年出现的突出问题。经过对新开工项目的全面清理和督查,城镇投资增长率已经从6月份的33.7%回落到10月份的16.8%,但在建项目规模偏大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截至10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累计24.9万个,计划总投资19.4万亿元。当前投资增长过快,相关的体制性、机制性原因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地方投资冲动依然强烈。 ——信贷投放过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给调控带来一系列挑战。商业银行在超过10万亿元的存贷差余额和提升资产收益的双重压力下,放贷的能力和愿望增强。前10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已约2.78万亿元,已使年初预定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的政策目标落空。从目前信贷结构看,新增中长期贷款大幅上升,短期贷款迅速减少,新增贷款主要流向固定资产投资领域。 ——贸易顺差仍在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加剧。今年中国贸易顺差累计将超过1500亿美元,远远超过去年全年1019亿美元的水平。大量资本流入,外汇储备不断攀升,这不仅挤压了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而且使对外贸易和汇率政策压力越发加大。 ——高耗能工业在前三季度继续膨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大了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年节能降耗减排的任务难度加大。 “上面列举的经济运行中的部分突出矛盾,实际上是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的反映,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的反映。而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又好又快’,必须清醒地深入认识我们面临的诸多深层次矛盾,从改革入手,扎扎实实对一系列难题进行破解。”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教授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做上述表示。 开放型经济形态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 5年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使得我国经济在对外开放中越来越趋于成熟,中国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越来越多地牵动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自然也会引发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 敏感的人民币汇率、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断出现的贸易摩擦、利用外资问题的争论、不断加强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引发全球对中国的高关注度。来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信息显示,目前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总体上有利,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国际社会认可更多的是中国发展带给世界经济的巨大机遇,“中国机遇论”是国际舆论的主流观点。 但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运作的经验不足,话语权很有限,近年来经济发展外部的干扰明显增多。中国要避免成为国际矛盾的新焦点。李兴山认为,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学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互动。此外,随着开放度的进一步增加,世界经济的微小变化都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这同样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中,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被放在明年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指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中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570亿美元,同比增加660亿美元。过大的贸易顺差,引发了诸多贸易摩擦,也使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位居世界第一。央行坦承,当前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进而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这成为宏观调控需要应对的突出挑战。 同时,根据联合国近期发布的《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部分)净额近123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仅占全球的0.59%,明显低于中国GDP占全球4.4%、贸易占6.5%的比重。 既是挑战,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在巩固和扩大已有开放成果的基础上,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效应对服务业扩大开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促进对外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为重点,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建立有效约束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的重型工业,几乎清一色成为拉动各地经济增长的首要支柱产业,产业结构“重型化”是能耗居高不下的“惯性”所在。 李兴山分析,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经济发展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新旧模式的抗衡使问题集中暴露。只有用“硬约束”,才能真正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 记者注意到,确保经济良性发展的“硬约束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向高能耗宣战。7月26日,中央召开节能工作会议,国家发改委与各省(区、市)政府和千家高耗能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规定国家实施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定期、分类向社会公布GDP能耗等指标…… ——整顿高污染。7月,环保总局与河北等9个省(区)政府签订了“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10月,国家环保总局勒令违反“三同时”(即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规定的山东沾化电厂热电联产扩建工程等8个项目停止试生产和限期整改;开展对“十五”期间审批的2453个建设项目逐一进行环保监督检查…… 在各部委打出的降耗减排“组合拳”作用下,地方政府也在落实“军令状”,将压力和目标分解到每个地区、每个企业,将节能和环保指标纳入地方官员和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内容。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出讯息,只有环保和节能降耗指标是约束性指标,GDP作为预期性、指导性指标。而同时记者注意到,今年我国开始全面引入“绿色GDP”概念,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还全面启动“绿色GDP”的测算与评估体系,以引导地方政府走出单纯的“GDP崇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此指出,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继续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把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基本手段。把加强依法治理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 进一步打响改革攻坚战 “看到成绩,认清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一系列信号显示,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必须靠深化改革,要进一步打响改革攻坚战。”李兴山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快行政管理、投资、财税体制等改革,以完善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快社会领域体制改革。 李兴山认为,在诸多改革内容中,最重要的还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什么政府盲目的经济发展冲动难以遏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既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关系,也无法有效监督和解决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目前仍然以单纯的‘发展速度’论英雄的大背景下,很难从根本上制止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中的扭曲行为。” 相关专家同样认为,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探索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体制和机制。政府部门要通过自身改革,在下放权力的同时,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手段。这包括明确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科学合理的参数,如增长速度、物价指数、失业率、投资率、消费率、货币增长率、汇率变动幅度、国际收支平衡等;要分别确定风险警戒线,通过宏观调控,保证经济安全平稳运行;要确立财政转移支付的科学依据,用于教育、医疗、科技、社会保障等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应占的合理比例;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努力消除就业、户籍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等。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宏观调控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等做出必要的规范。(记者 吴亮 唐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解读:八大任务造福百姓 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明确提出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引人注目的是,在部署明年任务时,中央多次用“务必”、“一定”等词语对明年工作提出了许多明确的要求,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明年务必迈出实质性步伐”;“明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良好开局”;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明年务必取得明显成效”;“明年要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等等。语气和态度的坚决程度明显超过以往,既显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在成功进行两年多宏观调控后的信心,又体现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向科学发展转道转变的坚定决心,同时也为明年的工作指明了重点。>>>点击详细 来源:瞭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