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秸秆是个宝谁用谁受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2:00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记者韩勋

  今年秋季,周至县焚烧玉米秸秆的现象罕见,受到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关注。12月初,记者随同市农业局秸秆利用调查组赴周至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周至县粮食复种面积89.5万亩,产了粮食,也产了秸秆。为有效利用秸秆,变废为
宝,该县采取了玉米机械收获、玉米免耕播种、秸秆还田以及秸秆拉丝揉搓青储等一系列措施,秸秆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他们推广玉米联合收割机4台,玉米硬茬播种机136台,免耕悬播机90台,秸秆还田机337台,拉丝揉搓机369台,打捆机28台,实施玉米机收0.21万亩,玉米硬茬播种6.4万亩,玉米秸秆还田21.7万亩,秸秆饲草加工10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

  秸秆是个宝,谁用谁知道。先说玉米秸秆还田,使用玉米联合收割机和秸秆还田机以后,每亩两三千斤的秸秆经过机械粉碎又回到土壤里,等于上了两三千斤有机肥料,同时改良了土壤结构。用自家地里的秸秆养育来年的庄稼,其实就是循环经济,为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再说小麦、玉米秸秆青储,先用粉碎机粉碎,等于把烧饼掰碎,牛、羊吃起来方便。然后可分别采取氨化或微储技术,等于把粉碎了的烧饼加汤烩制,有滋有味,牛、羊吃起来香喷喷。

  秸秆利用,其中的好处土壤知道,牛和羊知道,种植户和养殖户知道。该县有名的奶牛村、翠峰乡农林村养殖奶牛1400多头,有秸秆微储窖2000余立方米,每年可消化秸秆两千多吨。村民告诉记者,经过窖储的秸秆,黄牛不但爱吃,长肉快,每年还可节省几百斤精饲料,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更可喜地是,秸秆青储技术如今已经变成养殖户致富的捷径和法宝,想让他们退回那种直接用秸秆喂牛的老路万万不行。

  说到底,秸秆利用的好处是省了钱,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利用了,不烧了,兼有保护大气环境的好处。秸秆是个宝,谁用谁知道,但目前的问题是周至县尚有一部分田块的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那里的农民尚没有得到法宝。为此,该县农业部门对加大来年秸秆利用技术推广力度也有了新的打算。据了解,现在农民建一立方米的秸秆青储窖,政府补贴8元钱,但实际上建一立方米窖的成本已上升到了60元以上。明年,该县计划新建青储窖17500立方米,打算每立方米补贴20元,希望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另外,该县明年拟新增秸秆还田机10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0台。如此算下来,明年可有7万亩的农作物秸秆得到充分利用,周至县的秸秆利用工作将又要迈上一个新台阶。

  赴周至调查一遭,记者的感触是,加大秸秆利用技术和机具的推广,政府的资金补贴似应走在前头,农民群众能以优惠的价格买到相关机械,秸秆变宝就已经近在咫尺了。其次,秸秆利用技术机具的推广,都应以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为前提,农民不好操作的、见效不明显的,似应慎重,似应缓行。同时,要继续探索秸秆利用的新途径。周至县的果园面积有20万亩,有关人士提出,是否可学习外国、外省经验,以玉米秸秆覆盖果园土壤,保墒,肥地,有利于腐植质的增加。以一亩果园覆盖一吨玉米秸秆计,该县的玉米秸秆恐有不够用之虞。

  不止周至,户县的、长安的,各个区县在利用秸秆方面的好经验好途径加在一起,我市每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或可全部得到利用,全部变成宝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