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天生我材必有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2:01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记者韩勋

  日前有消息称,我市每天产生的建筑垃圾为3万吨,几乎是个天文数字了。如何处理利用建筑垃圾,已是迫在眉睫的事儿了。

  建筑垃圾都倒到哪里去了?大约有3个出处,一是趁夜色偷偷倒在公路边,甚至路面
上,成了我市创卫的绊脚石。二是倒在指定的垃圾场,但据报道,我市周边的几个垃圾场容量有限,已经填满或接近饱和,今后的建筑垃圾往哪里倒?三是倒在非指定的垃圾场里,可能是荒沟、荒地,给城市今后的规划建设又埋下了隐患。

  所以西安必须为建筑垃圾找个好去处,想个办法变废为宝。记者曾采访过临潼区行南村农民刘德发,几年前他承包了村上一个制砖取土形成的大坑,大约50亩。经与区环保部门联系,把坑变成倾倒建筑垃圾的场地,收一车建筑垃圾,收费20元左右;又拣出旧砖出售,为第二笔收入。第三,他开动脑筋,与修路企业联系,把碎砖碎渣卖给人家垫路基,每车大约50元。一个萝卜,竟让他两头切,自己挣钱,同时也解了他人的难,受到区环保部门的表彰。

  老刘有头脑,但是他给建筑垃圾找的出路仍然有限。经过几年的运作,他的垃圾坑还是填满了,众多建筑垃圾从此难见天日。如上所述,土地是资源,建筑垃圾同样也是资源,如果我们巧妙地利用建筑垃圾,就等于保护了土地资源。有关人士指出,建筑垃圾为无机物,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经过加工,制成砌墙的砖,其他部分亦可制成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再生了,它的生命就得到了永生——过几十年变成建筑垃圾,又可再生。如此周而复始,就应对了一个名词,循环利用,循环经济。可喜的是,我市日前已对循环利用建筑垃圾进行了论证,用建筑垃圾生产建筑材料的工厂或可应运而生。

  顺着循环利用建筑垃圾的思路看世界,我们的周围其实没有废物可言。用前几年老是烧不完的玉米、小麦秸秆为例,近两年我市大力推广秸秆还田、高留茬播种、秸秆青储等技术,秸秆变成了有机肥料,变成饲料,兜了一个圈儿,秸秆肥料上到地里来年又长出秸秆,是活生生的、最直观的循环经济。由此我们看出了循环经济的优点,一是显示出人的精明,二是省钱,三是保护了环境,四是合理利用了资源,五是可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眉县苹果榨汁厂每年产生大量的果渣,厂里雇人当作垃圾往外运,一年的费用大约3万元;前年建起果渣饲料厂,省下3万元、卖饲料盈利不说,饲料厂还安排了30多个下岗工人,为稳定社会作出了贡献。

  天生我材必有用,遗憾的是我们身边尚有许多有用的“材”被埋没了,比如生活垃圾,比如排到渭河的生活污水,每天的产量都相当的大,利用措施却相当的少。如果用循环经济的5个优点一套,我们可能就会有合理利用它们的积极性和紧迫感,西安的卫生和环境就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说到底,循环经济,其实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块基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