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晋江法院首创法官喝茶断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0:00 东南早报

  晋江法院独创“茶桌调解”,被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陈旭院长誉为“司法功夫茶”□早报记者黄祖祥王昆火文/图

  喝茶不是消遣,在晋江法院里,法官们上班断案喝茶成了必需的一项职业技能,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陈旭院长赞誉其为“司法功夫茶”,央视《今日说法》日前也播出专题对晋江法院法官“喝茶断案”的做法予以肯定。究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司法功夫茶”的灵感

  闽南人向来有“以茶待客”的习俗。有客人来,陪着客人品上几泡芳香的铁观音茶,是对客人的极大尊重。泉州人已经习惯在茶桌上聊天、洽谈生意,“品茶”成为泉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泡“功夫茶”更是泉州人的一大绝活。

  1998年以来,晋江法院收结案数连年超万件,每年受理的民商事案件近5000件,可谓涉及千家万户,任何一个案件处理不妥都可能使矛盾激化,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稳定。

  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面对一件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棘手的民商事案件,如果简单地就案办案,一判了之,可能导致一些案件在法院的依法裁判下,当事人的矛盾不但没有化解,反而更加激烈,出现“案了事未了、官了民不了”的现象。

  为此,晋江法院鼓励全院干警大胆探索诉讼调解的新思路、新方法。

  陈埭人民法庭法官姚志阳经过细心观察发现,一个良好的调解场所及氛围对调解工作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全国各地法院推出的“圆桌调解”、“田间调解”等成功做法给了他不小的启发,一次意外的收获,坚定了他把调解场所从调解室搬到茶桌上的设想。

  2004年初,姚志阳通知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到法庭进行调解,被告一进办公室就叫嚷着不与原告善罢甘休,情绪非常激动。看到被告火急样子,姚志阳就招呼他坐下来,然后泡了一杯茶给他,没想到,一杯茶下肚,被告情绪马上缓和了,没有先前那样激动。

  姚志阳接着耐心地听他说,因为原告事先没有和他打招呼,就把他告上法庭,让他觉得很没有面子,他决定要和原告把官司打到底。知道了这一情况后,姚志阳就开始边和他喝茶,边以一种朋友聊天式的形式,跟他说明调解和判决两种审理案件完全不同的后果。

  通过交谈,被告终于明白,和对方和解是一条最佳途径。过了一会儿,原告也来到办公室,借助喝茶和“聊天”的机会,渐渐消除双方的误会和对抗情绪,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被告当场付清原告的货款,一场纠纷就在沙发上通过喝茶化解了。

  从此,姚志阳就把调解场所转移到办公室的茶桌上,通过边喝茶边“聊天”的形式进行调解,使很多矛盾和纠纷迎刃而解。在一次晋江法院全院调解经验交流会上,姚志阳介绍了“茶桌调解”的经验做法,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晋江法院党组决定,在全院推行“茶桌调解法”。一种带着淡淡闽南民俗清香的诉讼调解方法终于在晋江法院推广开来。

  “司法功夫茶”的程序

  茶桌调解,需要把握火候,要如茶艺师一样,沿着当事人的情绪波动及心理变化的轨迹,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循势推进,不可操之过急。

  据晋江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司法功夫茶”有着一整套严格的“品茗程序”:

  1.入座。调解人员热情地邀请各方当事人入座,把当事人当成是法官的朋友、亲人看待,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官的亲和,一种受到尊重的温暖感觉往往能消除当事人与法官的对立情绪,拉近当事人与法官的距离。这就像泡功夫茶中的第一步“暖壶”。

  2.建议。向当事人发放调解息诉建议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当事人介绍调解的好处,加以调解人员一旁的“闲聊”、引导,使当事人明白以调解的方式结案有助于减少双方的诉讼成本,化解矛盾,达到“双赢”。这就像泡功夫茶中的第二步“放茶叶”。

  3.开导。像泡功夫茶中的第三步要洗去茶叶中的灰尘杂质一样,在闲聊中,通过耐心的倾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全面了解双方当事人的矛盾之所在,依法依理消除当事人的各种思想顾虑。

  4.归纳。就是通过双方矛盾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本案争议的焦点所在,找准案件的切入点。就像“观茶”一样,要求调解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水平越高判断就越准确,做起工作就能切中要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调解。犹如“品茶”是泡功夫茶中的最关键也是最有实质意义的一步。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把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引向一个共同点,这是整个调解工作的核心,也是整个调解工作中的难点。作为主持调解的法官,要把矛盾各方的意志引向一致,首先必须取得各方当事人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通过情与法的说服、分析、劝导,把各方当事人引向利益的结合点。这就要求法官不仅要有良好的法律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要懂得做群众工作,做到辨法析理,让当事人赢得明明白白,输得心服口服。

  6.回味。调解达成后,大家也许认为大功告成了,法院该做的也都做了。但法官不这样认为,因为实践证明,许多经过调解的当事人双方并没有真正“尽释前嫌”。案件虽然调解了,矛盾解决了,但双方当事人心里往往都还是会有阴影。因此,要求调解人员要借这个机会、这种宽松和谐的

  氛围把调解工作向后延伸,与双方当事人共同“回味”一下往日的友情、亲情及纠纷产生的过程,让他们珍惜情谊,认识自己的错误,促使他们握手言和,真正实现调解的社会价值。

  “司法功夫茶”的疗效

  自从2004年晋江法院全面推广“茶桌调解法”以来,调解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当年民商事案件共调解结案2351件,调解率由2003年的48.7%上升至56.1%,上诉案件同比也下降了35.8%,息诉服判率由2003年的86.8%上升至91.1%,缠诉、上访、申诉大为减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被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民商事诉讼调解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晋江法院民商事案件共调解结案2725件,同比上升了15.9%。这些调解案件基本上都是通过“茶桌调解”的方式达成的。

  “茶里有公正、茶里出和谐”。品茗过“司法功夫茶”的一位原告就曾坦言:“其实我们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到法院喝喝茶,大家把话说清楚,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还是以和为贵。”一位被告也感慨地说:“这里不像法庭,倒有点像在朋友家聊天。本来我们不打算赔钱,可是,法官既然把我们当朋友,我们也不能不讲点义气。”泡过“司法功夫茶”的法官也有自己的体会:“许多矛盾纠纷就如同茶水一般,不知不觉中变淡了。”u u++LL 记者手记

  茶里有乾坤

  “司法功夫茶”不仅体现了一种司法的人性化,更主要的是,它把闽南茶文化中的“礼让、友爱、和谐”的精髓引进到民事诉讼调解中来,以一种朋友聊天的形式来营造一种友好协商的氛围,让双方当事人消除对立情绪、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

  晋江法院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司法功夫茶”能够有效地消除当事人之间、当事人和法官之间的抵触和对抗情绪,缩短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增加法官的亲和力、被信任感和认同感,从而达到息诉止争、提高司法效率、节约诉讼资源、避免“案了事未了、官了民不了”的三赢效果。

  我们希望,这类人性化的处理方式能在更多职能部门尝试、探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