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信访工作实践与理论创新高层论坛在宁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1:19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沈文虹)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既面临着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各种突发事件的高发期。”“集访、过激访、重复访,多数是政策性问题,只能靠职能部门解决。”昨天上午,由南京市信访局和南京市社科院联合举办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哨——信访工作实践与理论创新高层论坛”举行,这是我市在全省甚至全国率先举办的大规模信访理论研讨会。

  国家信访局副局长王耀东,市委书记罗志军和社会学专家、省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百余人出席论坛。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贺珍珠,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南京大学教授张鸿雁,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陆学艺,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王庆元等分别在会上发言,围绕营造和谐信访环境、培育和谐信访文化、创新和谐信访举措等进行了探讨。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信访工作的“前哨”定位,他们提出,为民解难就是为党分忧,应该把信访信息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更大作用。

  大家还对我市信访工作充分发挥“前哨”作用的实践给予高度评价。据悉,今年以来,我市的群众来市上访、去省上访、异常上访、去京上访量在去年实现“四个下降”的基础上,又分别同比下降了25%、68%、74%、23%。

  罗志军在论坛上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信访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前哨”作用。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不断化解矛盾的社会,信访工作既是为民排忧解难的“德政”和“善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哨”,要进一步在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上下功夫,在完善大信访格局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在强化社会舆情汇集和信访信息分析机制,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上下功夫。罗志军说,当前信访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有利于大局的事情要全力以赴去做,有利于大局的话要苦口婆心去说,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

  王耀东充分肯定这次论坛的举办对促进信访工作的积极意义。他表示,国家信访局正在进一步研究如何健全完善从源头解决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如何扩大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如何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等涉及社会和谐的问题,希望社科理论界将信访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让各级领导同志进一步开拓视野,同时增进社会各界对信访工作的认识。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植主持论坛,市领导靳道强、徐克勤、蒋裕德出席论坛。论坛举行前,罗志军还会见了王耀东一行,对国家信访局长期以来对我市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王耀东说,南京市的信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希望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化解矛盾、稳定社会、减少不和谐因素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编辑小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