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灾区人家(体验 大时代•普通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2: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灾区人家(体验 大时代•普通人)
灾区人家(体验 大时代•普通人)
灾区人家(体验 大时代•普通人)
灾区人家(体验 大时代•普通人)
灾区人家(体验 大时代•普通人)
⑤湖南八成倒房灾民喜迁新居(新闻事件)

  本报长沙12月11日电 记者贺广华、周立耘报道:连日来,湖南省资兴市灾民新村工地建设紧张有序。截至目前,湖南省需恢复重建的约8万户灾区民房全部动工兴建,其中八成已竣工,6.4万户灾民陆续喜迁新居。

  今年7月,受台风“碧利斯”、“格美”袭击,湖南郴州、永州、衡阳等地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受灾群众达700万人,倒塌房屋近32万间。为让灾民早日住进新房,省委、省政府采取“政府救济一点、部门减免一点、集体出一点、银行贷一点、亲邻帮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帮扶单位送一点、保险理赔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措重建资金达12亿多元。各地还通过民主推荐,成立了“建房理事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一场冬雨一场寒。一大早,彻夜未停的冷雨伴我们来到湖南省资兴市坪石乡。

  今夏台风突袭,资兴首当其冲,受灾群众29万人,倒塌房屋2.5万间,灾情全省最重。4个月过去,他们怎么样了?

  中午时分,走进了坪石村东风组村民李红南家,眼前的一切,让我们周身暖了起来。

  温 暖

  客厅里,妻子樊传秀安顿8岁的女儿李曼做作业。厨房里,30出头的李红南正忙着做饭,砧板上摆着洗得干干净净的红萝卜、大白菜,锅里蒸着粉蒸肉,香味溢满了整个厨房。一会功夫,热腾腾的午饭上了桌(图①)。

  见我们来,小朋友忙着搬椅子,男主人从里屋抱出一大筐脐橙。

  同行的乡财政所长李铁山告诉我们:灾情发生后,在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同时,乡政府还按每人每天1斤米、3元钱的标准,给灾民连续发放了3个月的生活补贴,并给每个灾民发放了150元置办过冬的衣被。

  重 建

  李红南执意带我们去看他的老家:满地碎砖,一片废墟(图⑤)。

  今年7月14日深夜,一场特大洪水突然袭来。他不顾一切抢出了几件衣服和一台电视机,等他再往家跑时,被乡干部坚决制止了。“辛苦10多年攒下来的家,眼巴巴看着被洪水冲走了……”

  返回新居的路上,李红南告诉我们,洪灾过后一个月,乡政府派人帮他规划了这块宅基地,还送来了5000元建房款;不久,信用社又将2万元由政府贴息2年的建房贷款送到了他手上。

  8月底,他的新家正式破土动工。这一天,村上的30多个青壮年劳动力全都帮忙来了。政府组织的运输队还及时送来了钢筋、水泥、砂子、砖瓦。一个月下来,一栋两层的小楼就封了项。当天,乡政府还送来了2000元的建房奖金。

  新 居

  施工时搭建的脚手架,依然林立;还未粉刷的墙壁,裸露着红砖;等着刷漆的门窗,散发着原木的清香。地面是黄土,楼梯没扶手,屋前屋后的排水沟渠还没完工……新居虽然粗糙,却已有模有样(图③)。

  李红南在一旁解释:“装修的材料都买回来了,要不是下雨,房子早就完工了!”他身后不远,是一块“灾民建房倒计时牌”。这样的牌子,灾区随处可见(图④)。截至目前,资兴市灾区民房已全部动工,九成竣工,5200户灾民像李红南一家一样,迁进了新居。

  临别,我们掏出相机,女主人特意抱着两岁的小女儿上楼,换了件新棉袄(图②)。李红南让我们放心:明天的家,一定更好。

  欢迎点击本栏目博客:

  http//blog.people.com.cn/blog/u/tiyan

本报记者 刘 龙 周立耘摄影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