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外国怎么评职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2:41 舜网-济南时报

  韩国:用考试来抵制腐败

  韩国没有全国统一的职称评定考试,不同的行业,职称和晋级方式不尽相同。韩国评职称主要有考试升职和审查升职两种。

  以公务员为例,韩国的一般公务员分9个级别,级数越小,职位越高。从8级公务员
升到7级需要工作7.6年,从7级到6级需要9.6年,从6级升到5级需要9.1年。如果以7级考进公务员,退休之前可以到3-4级。从5级考入公务员的话,一般最后可以升到3级以上。所以,对大多数从9级起步的公务员来说,光靠资历,熬到6级就熬不上去了。

  6级升为5级最方便的途径是通过审查升职。这种方式往往由上级说了算,因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韩国发生过多起为升职送数千万韩元礼包给地方政府首长的丑闻。许多人认为自己没希望被确定为审查升职对象,一般就立即参加5级公务员考试。

  首尔的6级公务员升职考试一般在3月份。但是每年一到10月份,这些人就开始为考试忙活起来。市政府和区政府里很多6级公务员的位子,常常有3到4个月的时间空空如也,桌子上积满厚厚的灰尘。他们将工作委托给手下工作人员,自己则专心去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听课。有些人在考前一两周,专门在外边租房子迎考。一考生表示:“由于大部分升职对象都专心迎考,如某个人去上班,反而是奇怪的事情。”

  升职考试根据公务员的种类,考试科目也不同。比如,农业职6级公务员升职考试科目是栽培学、行政法、英语、土壤学等。据首尔人事部门统计,公务员平均每人需要支付1000万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20韩元)左右的辅导班学费和资料费。有些特定科目,每周两次课的听课费高达100万韩元。

  为杜绝评职称中的腐败现象,韩国中央政府曾要求各地方政府全部采用考试升职形式,但是遭到强烈抵制。很多地方领导人认为,控制升职权是他们行使职权的有效手段之一。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折衷方式:50%考试升职,50%审查升职。

  日本:考资格更辛苦

  与中国的大学不同,日本大学的教授名额是有限的。教授与其说是职位,倒不如说是职称更合适。国立大学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决定教授的人数,而私立大学则有各自独立的规定和工资制度。比起国立大学的教授来说,私立大学的教授工资更高,但是相对的,人数也少。一位东京都某私立大学的教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专业仅有3名教师名额,外加一名助手。如果没有人退休或辞职,则下面的人就无法升职。所以,大家只能按部就班地升迁,争也没有用。

  一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女性告诉记者,她们努力工作希望的是能够尽早被提拔成为干部,但是这也是在进行公务员考试时就决定好了的。参加了管理职位考试并通过的人就可以担任管理干部,并随着工作的成绩而不断升迁。如果参加的是一般公务员考试,则升迁的机会就要小得多。她说虽然通过了管理职位考试的人一般最低都可以担任科长。但是,由于职位有限,竞争非常激烈。而且,这些被称为“有资格者”从上班的那一天起就要比一般人都工作勤奋,而且也可以优先担任责任重大的工作。因此,他们一般总是下班最晚的人。

  总体来看,日本人似乎没有很强烈的“职称”情结。在金钱第一的社会,更多的人关心的是如何赚到更高的工资。在日本医生、律师都是非常赚钱的职业,但律师、会计师、药剂师、医生等需要专门知识的职位都需要通过国家考试,而且考起来很难,合格率很低。比起评职称的辛苦,日本人考“资格”更辛苦。

  美国:走后门并非没市场

  瑞德是美国某高校一位语言学教育方面的教授。他说,在他们学校,想要被评为教授通常有两种较易获得成功的途径:一是专业研究成绩突出,在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颇有影响的论文;一是为学校做成能够拿到国家大量拨款的项目。当然,一些硬性的指标肯定也是必须有的,如必须有博士学位,必须发表过多少论文等。

  另一位曾在美国几所大学工作过的教授介绍说,美国的大学分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所以各个学校评审的标准都很不一样。如夏威夷大学,就没有规定教授一定要有博士学位。

  当记者问到美国大学的评审机制时,他回答说,理论上,当然有一些标准,比如说,你要是好的研究者,好的老师,热心于社区服务事业,但其实这些标准相当抽象,也相当的主观,操作起来随意性很大。而在实践中就不一定是那么回事了。

  这位教授解释道,在某个领域中,你的论文或者作品其实肯定有着属于你的非常明显的特点,而这往往是被同一领域的评委所熟知的。即便不是这样,也可以事先将一些片段什么的拿给评委。同时,在选择评委时也是颇有“学问”的。如你所在的学校和院系想让你顺利升为教授的话,他们会选择那些倾向你的人当评委,而如果他们不想要你的话,就会选择那些非常挑剔苛刻的人。

  随后他向记者说道,如果说美国在评定职称上有什么规范的话,那是对处于较低层的人的规范,越往高层次走,规范的约束就越少,而更多的,是依靠“关系”。由于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在美国评职称,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的现象也并非没有市场。

  德国:“两条腿”走路评职称

  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目前德国仍施行职称评定和职业资格认定并行的行业准入制度。德国联邦劳工局的穆萨尔博士告诉记者,职称评定制度主要适用于国家公职机构的工作人员,如公务员、教师、军人等。

  穆萨尔博士以有代表性的教授职称为例介绍说,在德国,教授既是职务又是职称,分为C2、C3、C4三个等级。当一位已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在工作若干年后,不仅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若干篇论文,而且撰写了一篇具有教授资格的论文,同时在两年内给研究生开设了专题研究课程,这时可以向相关学院申请教授资格答辩,但只能到另一个学校去应聘。最后由州主管部长决定是否聘用。接到聘任通知后,教师再和州里进行工资谈判和驻留谈判。

  而德国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应用范围更是极其广泛。穆萨尔博士指出,“无论是医生、工程师、律师、销售顾问,还是邮递员、餐馆服务员、粉刷匠,几乎所有职业都要进行职业资格认定。”

  (文图均据《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