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里“独苗”怕吃苦?招聘会上受冷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3:40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在很多时候,城市孩子和独生子女都比农村孩子和非独生子女更有优越感。但是在河南省近期的一场毕业生招聘会上,城市孩子和独生子女却受到了不少招聘单位的冷遇。一些招聘单位甚至直接表示:拒绝城市孩子和独生子女。一时间,城市独生子女遭遇“就业歧视”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招聘单位

  城市独生子女难吃苦

  “我们一不要城市孩子,二不要独生子女。”前不久,在河南省首届水电行业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中国水利水电某工程局提出的招聘条件让一些毕业生睁大了眼睛。该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说,这是该单位多年的经验。地质勘测常在野外作业,条件比较艰苦,以前招聘的很多城市孩子和独生子女都因受不了苦而离开,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现在他们干脆只挑农村学生,而且一般不考虑独生子女。

  河北某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工作人员说得更加有理有据。他说,他们单位曾专门做过统计,独生子女就业后流失率高达60%!对他们设计院来说,与学习成绩、专业素质等“硬件”相比,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这些“软件”更加重要。

  专家认为

  他们有“就业综合征”

  “找不到工作,老爸得养活我。”郑州市独生女小郭轻描淡写地说。从学校毕业才一年时间,小郭已先后两次跳槽,如今家里待业。

  小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她爸爸朋友的公司内做行政管理。可她认为那份工作工资不是太高,工作却太累,所以不到半年,她就撂挑子走人了。第二份工作是她自己应聘的,可这次她又感觉干事都得看人脸色,不久便不辞而别,连最后一个月的工资都懒得去领。再后来,爸爸的朋友又给介绍了第三份工作。可她听朋友说,那份工作不怎么样,所以连报到都没有去,至今在家待业,靠父母生活。

  像小郭这样的情况,有专家认为就是“独生子女就业综合征”的表现。这些独生子女不愿意接受公司纪律和体制的约束,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没有组织和集体的观念,娇气,不愿意接受批评等等,已经成为不少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也成为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招城市独生子女的重要原因。

  独生子女

  简单拒绝非理智选择

  “有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并不能代表全部,更何况独生子女还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呢。”面对一些用人单位对独生子女的意见,一些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独生子女表达了他们完全不同的观点。

  “我觉得独生子女的适应能力并不差,也并不是所有的独生子女都害怕吃苦。这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的小赵说。小赵是独生子,父母在养育和教育方面投入了很多财力、精力,使得他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拓性强。这些都为他顺利走进外资企业并快速站稳脚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员工独生子女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用人单位简单地拒绝显然不是理智的选择。用人单位也应该面对现实对症下药,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对企业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使独生子女能够扬长避短,尽快适应和成才。

  快评

  别用僵化的目光看待他们

  不可否认,许多独生子女任性、娇气,不会看眉高眼低,没啥责任感,更谈不上具备使命感。所以,单位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不喜欢、看不上,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责任感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并不可怕。社会是个大课堂,人可以通过人生经历和职业历练生成高贵的品格。毕竟,独生子女肩负的担子比多子女家庭孩子要沉重得多,在很多事情面前,他们必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立决断独立承受各种艰难。

  不要用僵化的目光看待当下还晃晃悠悠的独生子女!对于他们的晚熟,社会和家长应该负责任;对于他们表现的自私,社会和家长更要多一些耐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那些真正属于“朽木不可雕,烂泥扶不上墙”的,在哪一代都是少数。

  据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