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过去车停桥头 现在直达家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4:20 浙江日报

  本报海宁12月11日电(记者 褚定华 陈培华 通讯员 沈达) 在海宁市硖石街道双合村一组与二组之间,新建了一座“朝阳桥”,桥面4米多宽,两侧安上了结实的栏杆。二组村民钱云生说,他家一亩水田在桥的另一侧,以前每到农忙时,拉稻谷的三轮车压得石板桥“嘎嘎”作响,非常可怕,“现在连拖拉机驶过也没一点问题”。

  近3年来,海宁几乎以每天一座桥梁的速度,改造近千座农村桥梁。到今天,该市累
计完成977座农村桥梁改造,并全部通过质量鉴定和验收,农民过河更安全,出行更方便了。

  海宁地处水乡,河道交错,有近千座农村桥梁。这些桥梁大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标准低、桥龄长,大部分“超龄服役”,已成为危桥。有的桥梁无法承受重压,有的不能通过大吨位的船舶,不仅百姓出行不便,也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从2003年开始,海宁市将农村桥梁改造列入实事工程。至今,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1.55亿元,改、建桥梁977座。一些企业也纷纷解囊相助,资助达200多万元。马桥镇的“洁华环保”公司捐资30万元,为当地百姓改建了一座危桥。

  为严把质量关,有关部门专门对建设管理、监理人员开展质量意识和业务培训,确保每一座改造桥梁牢固坚实。许村镇的危桥改造中,一座新建桥梁因为部分梁板不符合要求,被责令返工。

  农村桥梁改造赢得民心。每当一座桥梁改造完毕,当地的老百姓就燃放鞭炮、爆竹庆祝。斜桥镇仲乐村的“人民桥”改造后,变为7米多宽的水泥桥,村民周富松感慨道:“以前,汽车只能停在桥头,现在直达家门口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