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民进城最好“连锅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4:39 华商网-华商报

  本报讯(记者张小刚)昨日,陕西省首届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论坛在西安召开。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罗久序表示,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明年全省转移农民工不少于500万人,政府将拿出超过5000万元的资金,用于青壮年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促进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

   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722万

  据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一项调查,截至今年6月,全省农村劳动力1508万,而年龄在16-45岁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达722.3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9%。

  省社科院“三农”研究室主任杨沛英表示,传统观念仍是束缚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四川人的观念是‘安身之处即我家’,因而四川成为第一劳务大省。而陕西人的观念是‘生养之地才是家’,所以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有兼业性和临时性,这也造成我省劳动力转移人数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

  杨沛英指出,农民工劳保福利得不到保证,也使得部分农民工被迫重新回乡务农。

  让一部分农民举家进城

  省委农研室原副主任刘华珍认为,引导农民进城就业的理想模式,就是让他们“连锅端”。刘华珍建议,政府应尽快建立农民工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和支持农民举家进城。“只要他们无偿地将全部承包地和房产交给集体经济组织,就可以在其就业的城镇无偿地获得一处经济适用房和永久居住权。”

  刘华珍指出,一部分农民举家进城,应是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方式。政府应提早拿出相应的规划,引导和支持一部分农民举家进城。“好处很多,比如可缓解春节前后的‘挤车潮’,有利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所谓的农民工性压抑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青壮年劳动技能培训是重点

  西安企业调查队在部分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中开展的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07天,每天工作9.25个小时,由于身体不能适应繁重的体力劳动,大多数农民工在45岁之前就逼迫返回乡里。

  “由于农民工大多缺乏一定的技能,他们只能从事一些重体力、简单的工作,相应的收入也低,这也是他们进城务工时间不能长久的一个主要原因。”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罗久序说,明年全省转移农民工不少于500万人,政府将拿出超过5000万元的资金,用于青壮年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促进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