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蹬歪三轮救夫 她喜穿“黄马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5:5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交警帮“歪”三轮车夫找工作,谱写了一曲和谐社会的“爱心接力”颂歌

  昨日上午,家住茶店子奥林社区的罗艳萍穿上了文明交通劝导员的“黄马褂”,开始在梁家巷路口协助交警执勤。当罗艳萍用力吹响第一声口哨时,黄色的帽檐下,她的泪珠悄然落下。

  罗艳萍的丈夫李绍林曾是一名先进工作者,因过分劳累患上了尿毒症。巨额的医疗费用使这个家庭很快一贫如洗,窘迫的生活迫使罗艳萍选择了蹬老年三轮车非法揽客。直到一周前,她被交警二分局的民警拦下。从此,窘困的罗艳萍在交警的帮助下找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第一幕

  非法电三轮飞跑民警挡下

  地点:府河市场门口

  12月5日下午6时40分,夜幕早早地笼罩蓉城,寒风瑟瑟。一辆红色电动三轮车载着乘客,以至少30公里的时速沿着一环路由西向北飞奔。正在府河市场门口执勤的交警二分局一大队警长王周晖发现后,将这辆电三轮拦下:“你好,你的车涉嫌无牌无证营运,请你把车停下,跟我们回分局接受调查。”

  骑车的妇女被交警拦下后,急得差点哭了。她从车里找出一叠已经揉得皱巴巴的纸张,有医院病历,有社区证明,有个人情况说明,急急地翻给民警看:“我叫罗艳萍,住在茶店子街奥林社区。我知道蹬老年三轮车危害大,车子不符合要求,可我也是没办法才蹬三轮啊!我的老公得了尿毒症,公公又是残疾。全家人都靠我挣点钱……”

  王周晖认为,罗艳萍的确很困难,但违法营运是事实,必须接受调查处理,随后用警车将罗艳萍带回了交警二分局。

  第二幕

  三轮车主救夫民警感动

  地点:交警二分局

  民警调查得知,一年前,罗艳萍在一家公司上班,她的丈夫李绍林是成都某电动工具厂的技术骨干,曾被评为厂里的先进工作者。他们有一个4岁的女儿。去年7月,李绍林被查出患尿毒症后,家里的幸福从此消失。为了能照顾丈夫、女儿和残疾的公公,罗艳萍辞掉了工作。“他每周要做3次透析,一次要花500块钱。为治病,已经花掉10万余元。”罗艳萍说,虽然有社保和医保,但家里的积蓄很快耗光了,经济压力让她不堪重负。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罗艳萍开始早出晚归,和交警“藏猫猫”蹬起了歪三轮,天气越来越冷,她的乘客越来越少。为了救丈夫,她除了继续蹬三轮外,还打算把自家的住房卖掉以换取医疗费。“我宁愿去蹲街边,也要救他!”罗艳萍说这话时,语气平淡却十分坚决。

  得知罗艳萍的困境后,王周晖被罗艳萍一家的遭遇以及她对丈夫不离不弃的真爱所感动,他将情况汇报给了分局长王建明。交警二分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既要对非法营运的事实予以纠正教育,也要尽力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于是,在征得罗艳萍同意后,交警二分局民警何璐、王周晖以及本报记者,连夜来到罗艳萍家中。

  第三幕

  卖不卖房夫妻俩含泪相争

  地点:罗艳萍家

  5日晚8时,罗艳萍做完笔录,记者和民警跟她回到茶店子街道奥林社区。她的丈夫李绍林已在家门口等她,他做好了晚饭等妻子回家。看到妻子身后还跟着两名交警,他心里忐忑不安。明白交警来意后,他才向记者袒露了心扉。

  他们的家只有40余平方米的套二房间,面对被自己折腾得一贫如洗的家,李绍林低声告诉记者:“我隔两天就需要透析一次,透析之后体力下降很快,根本没有精神。家里没了经济来源,只有她能出去挣点钱。她去蹬三轮,我也没有办法啊。”当记者提到罗艳萍想把房子卖了救他的打算时,李绍林突然高声坚决反对:“我就是去死,也不会同意卖房子!”坐在一旁的罗艳萍叹道:“不卖,怎么办?”这一问,夫妻俩靠在一起,眼里噙满泪水。

  第四幕

  女儿四岁了没吃过棒棒糖

  地点:罗艳萍家

  采访中,四岁的女儿薇薇(化名)不时跑过来看看爸爸妈妈。看着不谙世事却又懂事可爱的女儿,罗艳萍满是惋惜:“孩子跟着我们太造孽了。”

  邻居黄萍悄悄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经常光吃面,不吃菜。罗艳萍已经很坚强了,如果换成别人,可能早就被击垮了。”

  做完家访,两名交警感动得眼圈都红了,他们自己掏钱去给罗艳萍一家买了数百元的慰问品。接过礼物,罗艳萍夫妇俩呆在原地,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薇薇含着民警叔叔买来的棒棒糖望着妈妈笑。记者问她:“薇薇,你吃过棒棒糖没?”“没有。”薇薇认真地回答。这时,妈妈突然插话:“吃过的,吃过的!”懂事的薇薇一愣,立即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地重新回答记者:“我吃过的,真的。”

  民警告诉罗艳萍:“你的三轮车以后不允许再非法营运了,最好能找份新的工作。”罗艳萍迟疑着,无奈地告诉民警:“如果我能找到其他的工作,也就不会蹬三轮了。”这话,让两位交警也感到为难。

  第五幕

  帮忙找工作民警跑断腿

  第二天,王建明详细了解情况后,安排何璐和王周晖帮助罗艳萍找一份工作。两位民警到辖区内的几家餐厅、宾馆、超市以及一些公司联系相关领导,跟他们讲罗艳萍的遭遇,希望能够给她提供一份工作。然而,“很多工作都有年龄和工作时间的要求,但是罗艳萍平时要照顾丈夫、孩子和老人,时间很难安排。”两名交警相当遗憾。

  就在找工作遇到重重困难之后,他们最终将目光定在了文明交通劝导员,这份工作对时间和年龄的要求都相对宽松了许多。这个想法和分局领导一拍即合。考核合格后,协管中队最终同意接受罗艳萍,并且特事特办,马上着手安排对罗艳萍进行上岗培训。

  第六幕

  穿上黄马褂罗艳萍哭了

  罗艳萍听说交警在为自己找工作,感动得哭了,她拉着交警的手连声道谢:“实在太神奇了,这下终于看到一点希望了。”

  当她到交警二分局报到时,看到办公桌上早已摆放好的新款的黄色制服、帽子、白手套、口哨和小红旗;听到民警告诉她,将被正式收入协管员编制,社保、医保、养老保险等等也将陆续到位,罗艳萍脸上渐渐绽开了笑容。

  按照新工作的规定,罗艳萍每周需要上班6天,每天工作6小时。只要她认真工作,每个月可以拿到490元工资,此外还有社保、医保、养老保险等待遇。

  在王周晖和协管中队考核员陈静的指导下,罗艳萍穿着制服学习交通劝导员的手势动作。刚开始还有些生疏,不是手臂抬得不够高,就是动作顺序有点混乱。不过在陈静和民警的耐心指导下,罗艳萍的动作慢慢开始熟练起来。

  昨日上午8时,薄雾晨曦中,罗艳萍开始了交通劝导员的“实习”。在匆匆而过的路人面前,罗艳萍挥动着手中的小红旗,认真地吹响了第一声哨音。人流中,罗艳萍每一个姿势都做得有模有样。

  何璐记者李东阳实习生江爱婷摄影雷远东刘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