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入世抉择中国高山跳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5:5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入世前,WTO对于中国而言是深海。当时谈判者和决策者仿佛是在山崖边上跋涉,面对这个浩瀚的大海,不知道其中的暗流和漩涡在哪里……现在很庆幸,当时决策者鼓足勇气跳海了。结果是越游本领越大、底气越足。”———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

  入世初,“大限”、“狼来了”成为各种媒体频繁出现的词汇。入世后关税降低,市场开放,是否会冲垮中国部分行业的堤坝,成为学者们的忧虑。

  5年后,中国将迈向入世保护期的终点线,但5年的成果远远超出了中国和外国人的预期。然而,由于出口产业的低附加值特点,使部分学者对这样的高速发展保持着警惕。

  但商务部长薄熙来却不这么认为,“应该看到,在出口迅速增长中,外贸的结构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变化,贸易拉动了产业的提升。”现在,在中国的整个出口产品中,绝不是只有服装、纺织、箱包、玩具等轻工产品和食品。事实上,中国的机电产品都已遍布世界,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摆在欧美的高档商场上。

  而入世时,中方谈判代表据理力争的、最令人担忧的部分行业和领域,5年后是否受到了“冲击”?欣喜的是,这些行业不但没有垮,还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性的进步。

  相对于经济数据上显示的繁荣,薄熙来更看重入世带给中国经济体制,乃至社会体制的深层改革。他认为,入世后,中国进行了一场从未有过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这种创新的初始压力是需要履行入世承诺,但却和中国内在发展经济的改革要求结合起来了。

  近些时期,维护经济安全成为舆论讨论的焦点。在一个纪念入世5周年的讨论会上,有观点认为,不能认为既然改革开放了,市场公平竞争,自由贸易,便忽视了经济安全。

  正因为WTO带给中国经济社会深层推动,薄熙来强调要“勇于开放”。“大开放有大风险和大挑战,但更有历史跳跃。”薄熙来称,现在各国都要保护自己的贸易,但从中国入世的5年历程看,谁敢于面对这个挑战,谁就能把握机会;哪个民族更勇于开放,哪个民族就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走在世界的前面。

  入世

  日历

  1986年7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

  1994年4月12日至15日,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中国代表团参会并签署《最后文件》。

  1995年6月3日,中国成为世贸组织观察员。

  1995年11月,中国政府照会世贸组织,把中国复关工作组更名为中国“入世”工作组。

  1996年3月22日,龙永图率团赴日内瓦出席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一次正式会议并在会前和会后与世贸组织成员进行双边磋商。

  2001年6月14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遗留问题的解决达成了全面共识。

  2001年6月20日,中国与欧盟就中国入世问题达成全面共识。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结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