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万余留学人员仅1600人回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6:59 长江商报

  中国中部崛起人才论坛开幕我省20年来首次实现人才流动正增长

  本报讯 (记者 刘春燕 张瑜琨 通讯员 兰为坤 王素玲)昨日,第二届中国中部崛起人才论坛开幕式在东湖宾馆梅岭礼堂举行,会上透露,1992年以来,湖北共派出国留学人员10620人,学成回省的只有1600人,仅占总数的15%。但近年来,我省已经逐步从科技人才的流出省变成了净流入省,并且20年来首次实现人才流动正增长。

  人才流动20年来首次正增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开幕式上致辞。俞正声指出,实现中部崛起,人才是关键。湖北最大的优势是人才优势,要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的优势,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今年湖北已经从科技人才的流出省变成了净流入省,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及为人才的成长和人才发挥才能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今后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为人才搭建一个良好的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

  省人事厅表示,我省吸纳人才、聚集人才的能力明显增强,长期困扰我省的人才流失问题得到根本性好转,人才流动20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据调查,2003年到2005年8月,全省流动人数共100039人(含流入、流出)。在流动人员中,流入人数84718人(其中共流入大中专毕业生48459人),流出人数15321人。流入是流出的5.5倍。

  万余留学人员仅1600人回鄂

  在人才流动正增长的同时,湖北人才发展目前还面临一些障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陈全民教授概括为“缺乏吸引力,外地人才难引进;缺乏凝聚力,本地人才留不住;缺乏驱动力,现有人才难盘活。”

  从事科研工作10多年的华中农业大学何老师说,湖北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保护机制还很不完善。能力发挥也比较有限,比如自己会三门外语的能力也没在工作中发挥出来。单位很重视学历,现在几乎很多岗位都只要博士生,连硕士生都很难进高校的大门。

  此次论坛上透露,1992年以来,湖北共派出国留学人员10620人,学成回省的只有1600人,仅占总数的15%。2004年我省职工平均工资绝对数11855元,在中部6省排名靠后。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

  省科协的一份调查也显示,有46.6%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安心现职工作,有72.3%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异地发展的倾向,仅4.3%的专业技术人员表示要为湖北服务一生。

  教育部长周济:教育发展面临四大问题

  本报讯(记者 刘春燕)昨日,教育部长周济在武汉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中部崛起人才论坛上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四大问题。他表示,“高等教育要控制招生规模,重点发展职业教育”。

  当前教育发展面临四大问题

  论坛上,周济强调了当今中国教育中面临的四大深层次问题:一是教育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速度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是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教育还是非常薄弱;

  三是素质教育仍面临很大问题,为追求升学率,中小学课业负担重的现象普遍,学生身心状况令人担忧,“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仍是许多地方的真实写照;

  四是公共教育投入不足,资源总量短缺问题突出,我国教育人口占世界的22%,而教育财政经费只占世界3%左右。

  农村小学初中明年全免学杂费

  周济介绍,从明年起,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此举将惠及包括我省602万名学生在内的全国农村近1.5亿名中小学生。

  周济强调,今后将着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他介绍,国务院做出决定,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重点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加快创新人才培养。

  周济说,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被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每年全国将有近千万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今后要继续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努力实现劳动力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

  六省人才开发六大合作趋向

  昨日,第二届中国中部崛起人才论坛上,武汉市人事局提出中部六省人才开发六大合作趋向。

  一、人才市场合作。构建覆盖整个中部地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搭建畅通、快捷的区域人才交流互动平台。从2007年起,每年由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轮流举办一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人才交流大会。

  二、人才信息网络合作。搭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人才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中心城市人事人才网站的链接,实现网络远程招聘面试以及人事人才信息资源共享。从2007年起,每年由武汉、郑州、长沙、合肥等城市牵头举办两场网上人才交流大会。

  三、人才公共服务合作。以异地人事代理、诚信档案等人才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搭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间共通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的服务体系。

  四、人才资源开发合作。尝试建立中部地区中心城市间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各类培训、对口交流等制度,共同举办人才开发专项高级研讨班。

  五、人才政策合作。举办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人才开发一体化政策方面的专家论坛,推进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人才的“柔性流动”,降低人才流动和开发成本,提高人才资源整体使用效率。

  六、人才科研项目合作。以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留学生创业园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业基地为依托,开展以高层次人才和高科技项目为载体的开展成果项目合作与开发。

  本报记者 刘春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