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企业和个人互不信任 谨防“跳槽风”变人才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7:24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眼下,不少企业怀有人才流失之忧。根据南京中小企业协会的粗略统计,南京受此困扰的中小企业高达95%。人力资源专家、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直言,职场频刮“跳槽风”,企业和个人互不信任,是一种新的人才危机。

  这种危机表现为:企业担心人财两空,不愿再花钱培养人才,而热衷于找猎头从别人那里“挖墙脚”;人才为此所诱,往往抛却诚信径奔“钱途”。“挖”风盛行,长此以往
将动摇社会诚信基石,而人才的流动机制和培养机制也将陷入混乱。

  企业和人才,因此构成“怨怼”:前者抱怨人才流动“过于自由”,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而后者则崇尚自由选择权,反对企业设防钳制。两大要素互不信任,如何紧密“合成”生产力?

  企业苦于跳槽成风,倾向于寻求“互保”。最著名的是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百余企业签订协议,承诺不再相互挖墙脚。该协议涉及职工总数达6.5万人,占园区职工总数的80%。虽然大面积“挖人”现象从20%大幅度降至5%,但这个做法却遭到专家的非议:它客观上侵害了员工自由选择权。实际上,这和竞争对手达成的“价格联盟”如出一辙,反市场而且脆弱,因此,至今已经少人谈起。

  南京商学院院长赵曙明说,个人频频跳槽,难以带来增值效应,相反,市场出现了保护性的“反作用”:企业愈来愈重视忠诚度,往往对此类人才“一票否决”。但跳槽风的确反映了某种社会调节机制的“失调”。对此我们除了期待社会诚信氛围和法律意识进一步成长外,要更多地从企业的身上寻找矛盾的症结。

  从社会调查看,前几年员工跳槽的促因是高薪,而今则更看重发展空间,换言之,员工不会为了简单的“钓饵”而跳离有前途的位置。

  那么,如何让其感受到这个“发展空间”呢?赵教授认为,关键是企业的掌舵人要将员工个人和企业的前途结合起来。这个“粘合剂”包括企业的文化影响力、经常的培训、适当的奖励等。而操作的技巧,则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是从头到“脚”的:它往往决定着人才的融入和走人。因此,企业在招聘之时,就要筛选适合或者认可自身文化的人才进来。重要的是,稳定之后再施行培训。深圳华为公司每年都要招收1000多名大学生,第一年会流失很多,而次年则开始稳定。此时花钱培训,则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职场竞争激烈,员工往往对培训有内在的需求。据统计,广州的企业近年的培训费是每人每年9800元,南京的巴斯夫也达到了5000元。专家的意见是,企业的培训费用不应低于工资总额的1.5%。而培训自身也往往构成了企业的文化,容易获得员工的认同感。

  在解决了员工的上述精神需求外,物质的奖励不光不可或缺,而且更考验掌舵者的胸怀和决心。浙江省首家上市的民营软件公司信雅达创始人郭华强,将自己的股权几乎赠送般地转让给了公司13名核心高管人员,组成了稳定的人力资本团队,个人和企业如同“捆绑式火箭”,同时释放能量,实现集体增值。

  而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尤为重要。国内不少中小企业的寿命常常不过5年,一个重要原因,是创始人家族观念严重,利益分配厚亲属而薄下属,往往让立下汗马功劳者愤而离去。赵曙明开出的“秘方”是:要用慷慨的奖励尽力留住核心人才,而至于普通的人才,则大可以让他们自由流动:毕竟,他们走了,依然会有人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