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加速通关创新监管——访武汉海关关长何署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7:28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记者陈岩 通讯员李佑广 实习生于艳

  “水路两天到上海,铁路一天到深圳。”对于全省“大通关”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通关时间要求,武汉海关关长何署坤感到肩头的担子很重。他说,因为物流通关设施建设跟不上外贸经济发展的速度,有的国际大公司取消了在鄂的投资计划。

  从武汉口岸出发的货物集装箱,90%要先经水运至上海,再转运到世界各地,剩下的主要经京广、京九铁路到香港中转。目前,从武汉到上海一般需要3天,到香港也要2天。如何实现“水路两天到上海,铁路一天到深圳”?商务、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边防、税务、港口、机场等部门都在实施一系列保障措施。

  今年4月12日,武汉海关推出进一步加速通关、改善监管的12项措施。其中第2项便是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监管新模式。4月27日,该关与青岛海关签订了《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合作备忘录》。5月8日,武钢从青岛进口的铁矿石在武汉报关,在青岛放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有效地解决了武钢公司长期担忧的资金占压造成风险的问题。8月19日,武汉海关启动同上海、南京、宁波等海关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与长三角地区海关区域通关合作。以前,我省企业办理长三角跨关区通关业务需1.5个工作日,现在只要30分钟,每吨货物的通关成本降低近40元。

  何署坤解释说,过去,湖北的企业从武汉出关后,到了上海又得重新申报转关,手续繁琐,耽误时间不少。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后,只需在武汉海关履行一次报关手续,在上海口岸验放后直接上船。新的通关模式施行后,10月份在武汉海关报关的进出口货物达140万吨,增长了1倍多。

  创新监管机制,既要“管得住”,又要“通得快”。何署坤谈到了武汉海关正在施行的“流程再造”工程:首先在最大业务现场江汉办事处实行“集中接单,集中选查,多点验放”通关作业模式,变“分散”为“集中”,提高了工作效率,统一了执法标准;其次,在机场办事处实行“快速验放”模式。调整通关流程,开通“F通道”,简化了环节;第三,在所属开发区海关、襄樊海关与江汉办事处之间实行卡口管理“一章通”的作业模式,真正实现了“一次报关、一次放行”,提高了通关速度。今年1月至10月,武汉海关关区进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含企业缴税、路途等时间)为19.56小时,同比提速33.6%。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为3.45小时,同比提速56.3%。时代呼唤“大通关”,荆楚翘望“大通关”。何署坤对未来湖北外贸大发展信心十足。他说,如今,各部门协调联动打造便捷通道。武汉海关从今年3月15日起,在业务量最大的江汉办事处和机场办事处,实行“5+2”工作制,周六、周日正常办理基本通关业务。关区其他业务现场继续实行24小时全天候无节假日预约通关服务制度,做到“365天,天天能通关”,使武汉港真正成为“无休港”。同时加快建设武汉电子口岸,进一步掀起武汉“大口岸、大通关、大平台、大物流”建设高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