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区活动应让居民“自说自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8:20 东方网-文汇报

  来自市文明办的调研数据显示,虽然愿意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高达78.1%,但经常参加社区活动的只有38.5%,而其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到了82.2%。记者近日在采访常德名园小区玩具交换会的过程中了解到,青年人对传统社区活动兴趣不大,自办活动又面临场地、资金等问题,这使得向往社区生活的年轻人最终放弃了社区活动。

  邻居相见不相识

  家里的闲置玩具扔了可惜,放在家里又占地方,为此烦恼不已的韩岚在搜房网的常德名园业主论坛上发了个帖子,建议举办一个玩具交换会。结果,13名业主“跟帖”鼎力支持。

  不久,包括版主徐军在内的7名热心家长组成“家长团”,花近一周时间筹办起了玩具交换会。活动当天,孩子们9点多就迫不及待地带着玩具来了,不到100平方米的会所大厅里一会儿就堆起了500多件玩具,而孩子们就坐在地毯上开心地玩了起来……

  有意思的是,一名大学生也带着自己的长毛绒玩具加入了交换的队伍,她说:“其实小区里可以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只可惜这样的活动太少,邻居之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生人。”

  小区活动为啥没“长性”

  年轻人对社区生活的向往其实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记者在上海多个著名楼盘的业主论坛上看到,要求聚会的帖子数不胜数,涉及的内容有亲子活动、宠物聚会、小区运动会等等,其中有一些提议最终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活动。不过,这些小区活动通常都没有“长性”。

  秋月枫舍小区业主论坛版主“悄然”曾充满热情地组织过几次小区联欢会、团购活动等,她用一个“烦”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要联系场地,要布置会场,活动以后甚至还要大扫除,这些烦琐的事情都必须由发起人负责。一次两次我们还有热情,要坚持下去就不容易了。”

  “代沟”阻击新型活动

  业主自己筹划的活动虽然受欢迎,却难以长久坚持下去,那么社区为什么不能承担起组织的责任呢?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访了长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郑葵。出人意料的是,他也向记者诉说了烦恼:“街道每年拨出50万元作为群文活动经费,也一直鼓励居委会组织活动,但问题是活动的样式比较单一传统,很难吸引青年人。”

  街道、居委会与青年白领之间的“代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郑葵坦言,基层干部本身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更容易为中老年人安排活动,“像玩具交换会这样的新型活动他们肯定想不出来。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居民自己策划组织活动,街道、居委会应该成为他们的‘帮手’,而不是‘大脑’。”

  据了解,长寿街道目前正着手制定新的居民区文化活动服务方案,该方案将以“服务”为核心,解决居民自发组织活动所需要的场地、会场服务和经费问题。

  本报记者钮怿通讯员李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