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旅游成宜兴发展支柱产业 带动宜兴经济全面振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9:06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是旅游振兴还是振兴旅游?宜兴市委常委在酝酿研究第十一次市党代会工作报告的过程中,就这一议题激烈争论了半个多小时,最终确立“旅游振兴”为宜兴“十一五”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

  它意味着,旅游将成为宜兴新一轮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宜兴经济的全面振兴。

  “工业服务于旅游开发,农业配套于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服务于旅游开发,群众生活方式顺应于旅游开发,最终建成一个富裕、和谐、秀美的宜人宜居宜游的新宜兴。”宜兴市委书记蒋洪亮对“旅游振兴”作出了如此诠释。

  宜兴三洞,曾是我们这代人儿时清晰的记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宜兴善卷、张公、灵谷三洞最辉煌的时期,每个溶洞年均游客达100万人次;而随着外部新增景点的冲击,宜兴旅游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不温不火地走着下坡路。

  在“十一五”规划中,宜兴人提出了重振旅游雄风的目标:至“十一五”期末,力争实现接待中外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年均增长30%以上,把宜兴打造成为旅游强市和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和江阴等兄弟城市比拼工业宜兴并没有优势,但宜兴有优质的自然禀赋,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才是实现新腾飞的关键举措。”宜兴市副市长华学文道出了“旅游振兴”对宜兴发展的深层意义。

  宜兴提出“旅游振兴”是有底气的,它有着历史、文化、资源、地理、交通等多重优势。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曾写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诗句,宜兴是“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有山有水有平原,10多万亩毛竹,60万亩茶园,都居全省之首,森林覆盖率达全省四分之一。这里的紫砂文化、梁祝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至今享誉世界。宜兴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苏、浙、皖三地人口集聚1.4亿,蕴藏巨大的市场潜力。如今,锡宜、宁杭、沪宁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交通便捷,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现实契机。

  “宜兴旅游振兴将重点构筑三大板块。”宜兴市旅游局副局长孙选平介绍,这三大板块分别是以湖氵父镇和宜南山区为代表的阳羡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宜城、丁蜀为重点的陶文化旅游板块和沿太湖、滆湖观光农业生态游板块。这三大板块走出过去单一溶洞游的模式,丰富宜兴的旅游体系,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的方向发展。同时,重整“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在培育高星级旅游饭店的同时发展一批乡村客栈、汽车旅馆、青年旅舍等大众化特色旅馆,适应乡村游、私家游、度假游的不同需求。同时推出“尝农家菜,住农家屋,游古陶都”等全方位、立体式吃住游购系列套餐服务,拉长旅游产业链。

  在今年的宜兴秋洽会上,旅游推介成为一大热点,14个旅游项目共吸引投资25亿元。

  4年前,一位台商到宜兴湖氵父考察,一路上车轮滚滚、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路边到处是开山取石的宕口,运石的拖拉机严重超载。台商没到湖氵父,调转车头就打道回府了;今年,台湾权威的内地投资评估报告中,宜兴被评为“值得推荐的投资城市”。

  “环境也是生产力,”湖氵父镇党委书记杨跃飞深有感触地说,“随着60家宕口的逐步关闭、复绿,竹海公园门票收入每年净增200万元以上,今年将可达1000万元。以前农产品卖不出去,现在坐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竹海村的万亩吊瓜,每亩净收入2000元,是种水稻的3倍。农家乐,做得好的人家一年收入100万。”

  湖氵父集中了宜兴70%的旅游资源,也成为宜兴旅游振兴的试验田。今年7月8日,宜兴市以湖氵父镇现有班子为主,在湖氵父镇成立了阳羡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将原属市旅游局管理的竹海、张公洞等景点划归管委会直接管理。在湖氵父,一把手抓旅游,二把手抓工业,考核政绩的指标不再是GDP,而是旅游开发和生态建设的成果。今明两年,湖氵父将投入3500万元改造张公洞,1.2亿元兴建竹海度假村,5500万元建设六里村农业观光园,4亿元打造竹海三期工程,到明年底,将湖氵父打造成华东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基地。

  这一阵,在宜兴的市民广场、团氿湖边,人们见到久违的白鹭又飞回来了。宜兴为旅游振兴而进行的环境治理初见成效,生态宜兴重现山清水秀的美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