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有关部门正酝酿拓展“水陆联运系统” 建筑垃圾运输车全程将受智能监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9:20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 胥柳曼 实习生 徐媚)每年,上海都有不少新建筑诞生,也有许多老房子被拆除。一拆一建之间,平均每天要产生3.7万吨的建筑废弃物,约占全市固体垃圾的30%以上。并且部分垃圾若处理不当,将会污染本市珍贵的地下水资源。昨天,记者从“建筑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战略”会议上获悉,上海有关部门正酝酿拓展“水陆联运系统”,利用GPS定位、IC智能卡监控运输走向。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建筑垃圾无毒无害,但随着大量新物质、新材料的应用,污染物含量明显上升。对此,上海废弃物管理处唐家富表示,本市下阶段建筑垃圾的管理重点,将从现有的工程渣土和泥浆,更注重装潢垃圾和拆建垃圾的管理。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为实现建筑垃圾封闭化运输管理,在不久的未来,上海将在现有网上申报管理系统基础上,对所有运输垃圾的车、船进行GPS定位、IC智能卡智能监控,及时反映其行驶路线、途经区域、处置流向。

  此外,随着上海将新建长宁垃圾中转站,与黄浦、静安、虹口、杨浦等原有站点形成更大的中转网络,来自上海城投总公司环境事业部副总郝广才建议为今后提高运输建筑垃圾的效率,把现有的虎林路码头、徐浦大桥西侧闲置的徐浦码头,分别改扩建为废弃物集装箱转运码头。最终,把市区收集起来的建筑垃圾,分两条水路及时集中到老港基地。

  ■链接

  2010年前六成垃圾能变废为宝

  记者获悉,随着南汇老港基地将新建厂房,力争在2010年之前,让60%的垃圾变成能为市民造福的“宝贝”。

  那么垃圾如何变“废”为宝呢?目前,上海有一座化渣土为砖头的加工厂,每年消纳建筑垃圾20万吨。“这个技术很好,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还远远不够。”郝广才表示,按照规划,本市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60%的利用率。而目前,位于南汇老港基地正在规划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借此契机,上海应大力发展将废混凝土和砖渣变各类新型墙体板材这项朝阳产业,为早日实现“零填埋”而努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