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负债情况论政绩“分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9:29 河北日报

  浙江省委组织部出台的《浙江省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将地方政府负债率列入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分析考核中的社会稳定与保障类指标体系,相关数据由财政部门提供。今后,即使当地的马路、广场修得再漂亮,而政府负债却“红灯”高挂的,就不能算称职的领导班子。

  将政府负债情况纳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范畴,从负债情况来论政绩“分量”,这一
在全国尚属首创的制度设计,对于那些不顾当地经济承受力、“寅吃卯粮”、举债搞“形象工程”的领导行为具有约束力,无疑会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领导干部追求政绩无可厚非,但创造政绩必须符合实际、遵守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绝不能不顾经济和社会承受程度,做力不能及的事。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快出政绩、多出政绩,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现实条件,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惜大肆举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上届班子的政绩,下届班子的包袱”,给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包袱和隐患。

  干部队伍中出现这种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的现象,表现在干部对政绩的错误认识上,而问题的根子在于现有的干部考核指标不科学、不全面、不完善。目前,在对干部政绩考核中,普遍存在着对显性的“政绩”考核多,对隐性的“政绩”考核少;定性评价的多,定量分析研究的少;注重数字报表多,采纳社会评价少。特别是对政绩获得的成本考核少,对政绩成本来源的途径考察少,甚至不在考察视野之内。这样,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往往注意那些创造了看得见政绩的干部,这些干部很容易被领导赏识而提拔上去,至于他们为获得政绩付出了多大的成本,投入的资金是自己创造的、还是从别处借来的,则不闻不问。

  不是说搞建设不能举债,而是要适度,要量力而行,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还应当看到,凭借债搞出的政绩与凭自己实力搞出的政绩,其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施政者付出的主观努力也不一样,给群众今后生活生产带来的实惠更是不一样。如果在对干部考核时不能充分考量这些区别,就在客观上鼓励了领导干部不顾现实条件,大肆举债搞政绩,吃子孙饭,给今后的发展造成包袱。

  将政府负债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价政绩的“分量”,其意义就在于体现了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原则,走出了笼统的凭政绩用干部的传统思路。笼统的凭政绩用干部,容易使一些干部认为“只要有政绩,就能提拔”,从而片面追求政绩,甚至投机取巧创造“政绩”。而将政府负债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通过分析干部政绩的形成过程,挤掉政绩中的“水分”,看干部德才素质的优劣,以德才情况作为职务升降的依据,就能引导干部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意愿出发,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沈小平(安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