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友热评“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9:37 中国环境报

  宗边

  本报讯“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日前揭晓。这一奖项为确保公正,候选人名单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评选过程采取公开方式进行。正因如此,这一奖项从启动之初就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参与,众多网友纷纷投票支持心目中的环保英雄,也积极建言献策,希望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众多网友积极参与投票评选。今年北京100多家机构倡导“为北京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北京市副局长杜少中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发出倡议后第二天就走路上下班,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网友在论坛中这样说,杜少中成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当之无愧。6月5日当天,北京25万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早高峰推迟了10分钟。不是每个当官的都能做到这一点,最难能可贵的是杜少中并不是“作秀”,因为之后北京有部门倡议每月1日为机关节能日,但实际上真正做到的只有环保局,而杜少中依然能做到不开车上班;还有的网友说,“2006绿色年度人物”提出的公益、行动、影响的口号很有力,这正是现在中国所缺少的,回首过去的环保活动,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留下了大大的一笔,其模式足可以让此后的环保活动借鉴。在社会上是引领环保活动,还是官员作秀的讨论中,他没有退缩,现在,每月两天坚持步行上班,给吵嚷他“作秀”的人一个无声的回答;提出的“G能源替代”战略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提案人黄鸣,因改变了人们使用常规能源的消费观念,提高了环保节能意识,支持绿色可再生能源。有的网友推荐他为年度绿色人物的首选,认为这样的人“可爱可敬”。

  对于这次活动,有的网友认为,中国不仅需要“绿色年度人物”的评选,还需要“环境曝光台”,甚至“环境年度破坏黑名单”这样的评选活动,让公众看看是谁在利益驱使下伸出了污染环境、破坏绿色生态的黑手,同时,也给那些“黑手”更大的威慑,让它们面对公众和舆论的压力,乖乖地缩回去,用绿色洗手液好好洗白黑手,由此树立公民对环境污染整治的信心。有网友提出,如果年度人物评选能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普通民众,让他们中的突出代表当选年度人物,将更能激发普通民众参与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热情——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贴近普通民众的榜样,其号召力和影响力更是无穷的;地球只有一个,愿我们大家一起携手并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社会,让山清水秀永驻人间,让绿色家园代代相传。

  也有的网友认为,这次评选的公平公正,体现在对“草根”即一些环保社会团体和为环保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的关注上,因为他们更需要人们的有力支持,他们是值得敬仰的,他们瘦弱的背脊扛负着中国的精神和信念。但这并不代表环保不需要名人,无论是名人还是“草根”,“绿色年度人物”代表着精英,他们扛起的是中国的脊梁;大学生的环保组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个人,但是和那些专业人士相比肯定相差甚远,应该给大学生的环保组织相应的奖项,而且应该要多设一些优秀个人和集体,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家的热情;年度人物最关键要看他本年度的环保行为是否对政府、对公众起真正的作用,不要把环保名人、新闻媒体报道多的人优先考虑,要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评选原则,让更多默默无闻、一心一意为环保的普通人物脱颖而出;靠近那些在广大基层为了环保而默默无闻的“草根”,他们也许对于整体环境的改善没有一个文件、一个政策来得快,但是他们对于环保的关注和热情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官员或名人。

  许多网友对这一奖项的评选活动给予了积极肯定,并提出了建议。认为环保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不环保行为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国家通过主流媒体宣传、评选和表扬环保英雄“功在千秋、利在当前”。针对公众参与奖,对于公民和民间团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应该鼓励,但同时能否找到一个民间力量和政府力量和谐互动的机制,一起来保护环境,而不是各做各的。

  据了解,这一活动还引发了媒体的极大兴趣,《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都配发了评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