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张雷:发挥世界级景点优势 打造中国第一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9:4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区党代会报告】把临潼打造成中国第一景区,是“创中国旅游名城、建西安经济强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也是临潼实现进位争先目标的现实选择。我们一定要立足世界级文物景点,发挥比较优势,展示资源价值,把临潼建设成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向国际化旅游名区迈进。

  打造中国第一景区,在今年临潼区第十五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张雷在报告中提出
了这一全新宏伟的目标,引起全区干部群众的热议和社会舆论的关注。

  “我们是经过认真考察、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最后才形成了共识”,张雷日前接受采访时说,这一目标已经超越了旅游的本身,通过第一景区的建设,临潼将发挥比较优势,展示资源价值,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市场竞争,这也是全区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境界的一次大胆尝试。

  说起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张雷如数家珍。他说,临潼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条件得天独厚,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7处,全省9家4A级景点,临潼就有4个。周秦汉唐景观天下闻名,骊山温泉有着6000多年历史,150公里的温泉带,现年开采量130万立方米,不足可开采量的1/20。全区旅游、奶畜、加工工业等三大产业特色突出,去年,区域经济增速跃居全市第四,综合实力位列全省第四,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发展环境日益良好。

  如何打造中国第一景区,张雷说,首先必须创新旅游发展理念,依托景点建设景区,突出秦风唐韵,对秦、唐两个文化区统一进行策划规划,整体包装推介,集中开发建设,形成建筑风格独特、城市符号明晰、人文气息浓郁、功能分区合理、服务体系健全的旅游大景区。重要的是必须实现景点建设的新突破,具体内容包括实施6.5亿元的秦俑国家广场、5.53亿元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5.9亿元的唐华清宫遗址恢复、1.8亿元的芙蓉园等建设项目,以及开发骊山人祖庙、建设姜寨遗址公园,加大温泉开发,投资100亿元打造“中国御温泉之都”。还要发展农业观光、康体疗养、温泉沐浴、农家乐等新型旅游项目。

  “我们还将加快城市化进程,实行景城分离”,张雷介绍说,临潼一直是景城合一,我们将适应景区发展需要,跨过公路和铁路,向西建设以西泉、斜口、行者为中心的城市新区,把这里建成行政生活区域,形成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新区建设规划已经完成。同时瞄准国际一流市场,高标准建设景区,形成古老与现代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的景区风光。“我们的目标是,在陕西、西安大旅游框架内,把临潼建成‘旅游特区’或‘旅游示范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让他们留得更长久!”

  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张雷也十分坦然,他说,一是定位,再是体制,还有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条件、城市管理水平等。但是,从长远发展出发,全区已经形成共识,并以此来凝聚人心,近期将开展培训,提高干部素质水平,将有关责任细化分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明年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创卫工作,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为打造中国第一景区逐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对此充满信心,相信通过5到10年的努力,能够实现打造中国第一景区的宏伟目标,这也是临潼长远发展的希望所在!”张雷最后说。记者张琦

  新闻链接

  2007年临潼发展蓝图

  ●充分发挥新丰、相桥两个小城镇示范点带动作用,以零口、雨金等八个乡镇改设办事处为契机,积极探索城镇建设的投入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快建设一批中心城镇,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奶畜、蔬菜、杂果三大特色产品和高效、外向、生态农业,到2011年,全区奶牛存栏突破10万头大关,力争成为陕西奶畜第一大区;农经比提高到3∶7,把临潼建成西安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整治村容村貌。整合资金项目,改造乡村道路,开工建设行北渭河大桥,形成一环四横六纵两跨河的公路交通网络。更加关注山区和平原偏远农村的发展,力争到2011年,全区120个村达到新农村的标准。

  ●加快建设商贸开发区现代工厂小区、代新路沿线新生代工业集中区、新区高新产业园区,培育独具特色的城镇工业集中区。主动承接西安、渭南城市辐射和工业转移,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形成西至西泉东至零口的工业经济带。依托陕鼓、标缝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机械、乳品、面粉、造纸、饲料加工等产业。培育和壮大以代王、新丰为中心的机械加工产业集群,以雨金滩张为中心的渭北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城市新区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新丰铁路编组站为中心的物流运输产业集群,形成三大园区、四大集群引领临潼工业发展的格局。

  ●切实关心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财政制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文化、卫生、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领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