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英美五记者最早报道大屠杀 西方侨民成报道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9:51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经盛鸿教授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正在研究的“中外新闻传媒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与报道”已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虽然日本右翼势力始终不愿正视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但早在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期间,当时的中西方媒体就早已将一幕幕血腥的惨剧予以揭露,成为无法辩驳的如山铁证。

  英美五记者首曝惊世惨剧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切断南京与外界的所有电讯联系,严禁一切中外人员进出。留在南京的5名英美记者住在美国大使馆,被亲眼目睹的日军疯狂屠杀的惨烈景象所震撼,凭着职业本能,立即记录下这些事实,并把真相报道出去。

  12月14日,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司迪尔写下他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第一篇报道,但已无任何电传设备,报道没发出去,其他记者也如此。后经交涉,日方允许4名记者于12月15日乘美国“瓦胡”号炮舰前往上海。司迪尔登上“瓦胡”号后,立即以《日军杀人盈万》为题,通过舰上电讯设备,拍发给《芝加哥每日新闻》。由于时差原因,《芝加哥每日新闻》当日头版以显著位置刊出这篇报道,题目是《日军杀人盈万》,其中写道:“我是随同第一批撤离这座首都城市的外国人、登上美国炮舰‘瓦胡’号的。我们撤离这座城市时所看到的最后一个景象,是在南京下关江边,沿着城墙,有一群约300个中国人,正在被集体枪决,而江边早已‘积尸过膝’。这种疯狂的场面,在南京陷落后的这几天,已成为这个城市特有的景象……当今天我们从下关挹江门冲出来时,我发现我们一行人不得不从堆积高达5英尺厚的尸体上走过去,而这些尸体早已被经过城门的日军卡车和炮车碾过多遍了……”经盛鸿说,这是第一篇向世界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报道。由于司迪尔同时兼任美国《太阳报》、《每日邮报》的特约记者,因此这篇报道也同时刊登在这两家报纸上。报道震惊了世界。

  西方侨民成报道主力军

  当5名记者全部撤离后,西方传媒继续刊登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与评论。经盛鸿说,这时因记者不能进入南京,留在沦陷后的南京的20多名西方侨民特别是美国传教士,他们以多种方式向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一度成为最主要的新闻源……

  经教授总结说,包括拉贝等在内的20多名西方侨民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及此后主要通过四种方式来揭露真相。第一种是以书信、日记、报告、文章等记录日军暴行,突破日军封锁向外界传递。第二种方式是“偷拍”电影记录片。第三种方式是在世界各地举行演讲,以亲身见闻与经历揭露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第四种方式是社会调查,进行定量分析与记录。

  “自己人”打死日本记者

  经盛鸿教授指出,日本当局在侵华战争中,一直十分重视新闻舆论,派了大批随军记者进行战地采访,宣传日本的“侵华有理”和“赫赫战果”,并称之为“笔部队”。因为记者被分到各支部队,因而还发生了一场日军士兵打死日本记者的离奇故事。1937年12月10日下午1点,松井石根下令进攻南京城墙,日本一家报社记者比山冈雄随第9师团从大校场追击一支中国的后撤部队,一路跟到了光华门,中国军队关上城门,而日军并不离去,而是躲在城门洞里,等待攻城时机。为了“拔”掉这个安插在守城要害的“钉子”,在无法从城墙上攻击的情况下,守城的中国将士派出几十人的敢死队,带着机枪、手榴弹,用麻绳从城头上吊下来进攻。硝烟过后,人们都以为这支部队已被剿灭,实际却有少数角落的士兵未被炸死,其中就有比山冈雄。12月12日晚,日本发动了全面进攻,已在此等候多时的比山冈雄从死尸堆里爬起来,欢迎“自己人”。不过,日军却把他当成幸存的中国士兵,当场将其击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