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和谐社会建设将为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9:52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作为2007年着力推进的一项主要任务。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意味着,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将被摆在明年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将会有新的进展,更多的人有望得到更多的实惠。

  1400万人将走上工作岗位

  中央提出,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工作,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

  展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2007年全国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为,继续保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意味着,在中央积极就业政策的拉动下,明年将会有1400万人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不让富人变穷,而让穷人变富

  中央提出,要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政策,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强税收征管,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

  展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信凯说,在不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着力提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分配水平,将成为未来收入分配调整的方向。

  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称,要通过构建有效的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形成“两头小、不悬殊,中间大、分层次”的分配新格局。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是让富人变穷,而是要让穷人变富。

  让“稳定器”更稳定,“安全网”更安全

  中央提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尽快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加强社保资金的监督管理。

  展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说,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让更多的社会成员享有社会保障将成为未来社会保障事业的优先目标,越来越多的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将享受到安全、稳定的社会保障。与之相适应,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将在更大的范围进一步做实。

  让更多孩子有学上、上得起、上得好

  中央提出,要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加强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

  展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谢春风说,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和城镇困难群众受到上学难、上学贵的困扰。中央提出的对教育公平的促进措施,将使近年来各地出现的“择校热、择班热”等问题得到缓解,各种乱收费、高收费现象受到遏制,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有力保障,从而直接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百姓经济负担、心理负担的减轻。

  看病难、看病贵逐步缓解

  中央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展望: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很多人带来了烦恼。上述措施显示,为了让人民群众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中央不仅要将全民医疗保障作为一项社会福利,更要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即国家有义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由国家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正在就医疗改革方案进行调研论证,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是改革的方向。

  让普通百姓日益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生活

  中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形式多样和价格合理的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

  展望:文化体制改革释放出的生产力,将使普通百姓有机会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日益完善、价格合理的文化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网络等设施的普及,将把农民的传统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说,让普通百姓享受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生活,给各级政府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为百姓生命安全扣紧“安全带”

  中央提出,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展望: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确定的目标,2007年,我国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将稳步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将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满强说,以“铁腕”整治安全生产秩序,为百姓生命安全扣紧“安全带”,无疑将成为各级政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职责。(据新华社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