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粮油价格遭遇“暖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0:04 河北日报

  来自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11月20日左右,我省粮、油、肉、蛋及粮食制品价格全面迅速上涨。这种价格上涨信息很快传递到社会各个阶层。很多消费者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是不是商品生产出现了问题?""是不是销售商囤积居奇?"

  那么,这次价格上涨究竟意味着什么?12月11日,本报派出多位记者先后探访省会市场并采访了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省统计局、省物价局、省粮食局等部门,以期找寻
粮油涨价的背后缘由。

  1、看市场 面条贵了馒头小了 市民消费心态稳定

  育才街中山路以北地段是省会历史最悠久的一片工人宿舍区。12月11日下午5时,成家后就住在这里、已经退休7年的苏女士吃力

  地把一袋正定出的25公斤装面粉从自行车上抱下来,拖进了家里。

  苏女士说,已经好几年不买这种大包装的面粉了。上回买面还是10月底,一袋10公斤的面粉,那时超市里的促销价是19.2元,现在的价格是29.8元。在超市里,苏女士算计了半天,花了52元9角买了这种25公斤包装的面粉。虽然过日子一向精打细算,但苏女士并没有再多买两袋存起来的意思。"家里没地方放不说,就算再涨也省不了太多钱。"苏女士笑着对记者说"自己还是挺有心理承受力的"。

  差不多同一时间,在位于省会建设南大街的新世隆超市里,负责粮油采购的杨女士介绍说,最近一个月,粮油米面中涨幅较大的是大豆色拉油,花生油和大米的价格也有上涨,但没有大豆油和面粉的上涨幅度大。不过杨女士说,粮油米面价格上涨非但没有抑制销量,反而使销量上涨了15%到20%。

  同日,在省会槐中路卫康粮油食品店,从其他渠道进货的张老板印证了杨女士的说法:黄豆的价格一个月前在批发市场的进价是每500克1.35元,现在是1.6元。相比之下大米的价格涨幅还算不大,但一袋25公斤装的好大米也从80多元涨到了90元,一般的大米则从60多元涨到了70多元。

  据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11月27日的调查结果显示:11月20日左右,保定市面粉价格每袋(25公斤装)上涨8元左右,平均每公斤上涨0.30元以上;粮食制品中的油条由每公斤4.00元上涨到4.40-4.60元,原一个夹鸡蛋的煎饼由1元涨到1.5元,普通挂面由每公斤2.40元涨到2.60元。邢台市面粉价格涨幅在2.0%左右。

  来自国内媒体的报道显示:最近粮油等价格的上涨,属全国性涨价,各地涨幅不一,但总体情况相差无几。

  苏女士说,现在家里人口少,自己做主食也少,原本对粮油涨价感觉没那么敏感,现在也只是直观地感到,馒头小了,面条贵了。

  对于消费者的这种抱怨,省会槐中路家家乐馒头专卖店的李老板无可奈何地解释说,他们使用的是邢台产的一种25公斤装面粉,一个月前的价格是42元,一个月里价格涨了三四回,一直涨到了现在的52元。他说一个在面粉厂工作的朋友告诉他,前一阵因为粮库不放粮食,面粉厂收不到小麦,农民看到价格上涨更不卖,所以价格涨了。

  面粉价格涨了之后,李老板的馒头店扛了半个月,后来实在扛不住了,就把馒头做小了。现在虽然还是一元钱4个,可每个馒头都比以前小了10%。他说自己一个轧面条的朋友用的是藁城出的一种25公斤装面粉,一个月前是42元一袋,后来涨到55元,最近两天价格又回落到52元,面条铺扛了半个月,现在面条的价格从每500克1元提高到了1.1元。正在李老板店里买馒头的蔡大妈听了这些解释以后连连点头,她知道确实是面粉涨价了,对馒头店的做法表示理解。

  但是在省会槐中路上一家兼卖烙饼的小杂货店里,女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出售的烙饼和食用油,在涨价之后销量都有所下降。一个正在该店购买烙饼和黄豆的退休老大妈说,粮油可别照这样的涨幅继续涨下去,那些生活贫困的家庭会难以承受的。

  粮油涨价的同时,还有一连串的食品涨价。苏女士说,自己小区旁边的放心肉店里,猪肉中肋的价格已由今年上半年的每500克4.8元涨到了7.5元,她印象里上次肉卖这么贵还是在"非典"之后;而多年来小区院里每天送货上门的自产自销的鸡蛋,也破天荒地涨到了每500克3.2元……

  苏女士记得,儿子这些日子时不时地往自己的博客上转载国家抛售储备粮平抑粮价的新闻,所以提起目前的物价上涨来并不是太担心,但是她很想知道,近期粮油价格为什么会涨起来,未来还会不会再涨下去?

  2、探究竟 上游产品价格带动此属恢复性上涨

  “在本月18日之后,我们的价格监测报表将由以前的每旬一次改为每周一次。”12月11日下午,当记者致电省物价局时,监测处的陈兵告诉记者,这是省物价局为了让省委、省政府以及已经习惯价格低位运行的消费者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专门作出的调整。

  此次价格的上涨,人们似乎在11月上旬才开始强烈感受到。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

  根据省物价局价格监测网的报告,7月下旬,市场上面粉(特一)、花生油的价格分别比中旬上涨0.93%和6.52%,猪肉后座则上涨了6.95%。菠菜和菜花的上涨幅度更是超过25%。随后,在经过8月下旬、9月上旬的短暂下挫之后,面粉、食用油价格再度上扬。

  到11月,全省蔬菜价格上涨,个别品种涨幅较大。八种大路蔬菜全省平均价格比上月上涨44%,比去年同期上涨6.1%。其中豆角、大白菜、韭菜、黄瓜上涨幅度居前。

  11月份生猪和猪肉价格继续出现上涨的态势。目前生猪全省平均价格每500克4.20元,比上月上涨了11.7%,比去年同期上涨24.3%;猪肉后座7.29元,比上月上涨8.6%,比去年同期上涨24%。全省桶装花生油(5L)平均价格每桶78.35元、大豆调和油每桶(5L)43.81元,比上月分别上涨3.7%和9.9%,与去年同期相比,花生油价格上涨9.6%。

  是商品供应链出现了问题吗?这样长时间的价格上涨,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并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

  “应该说,这次价格的上涨是一种恢复性上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省物价局监测处的陈兵否定了这种说法。

  今年上半年,省内粮、油、菜、肉价格一直低位运行,今年大白菜上市时,价格甚至不足每公斤0.2元。

  入冬以来,受气候影响,地产蔬菜开始转入大棚,山东、南方等地外调蔬菜相应增加,因而蔬菜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加大,造成蔬菜价格季节性上涨。而华北地区接连不断的大雾,导致高速公路不时关闭,外调蔬菜运输不畅,蔬菜市场供应量受到很大影响。

  而粮食价格的上涨,原因更是错综复杂。

  从今年1月至10月份,小麦价格一直维持在每500克0.71元至0.73元之间。进入11月份,小麦价格也不断上扬,11月底比上月上涨6.9%,比去年同期上涨5.5%。而每500克玉米价格0.67元,比上月上涨4.7%,比去年同期上涨17.5%。

  早些时候,国家利用最低保护价格收购、存储了大量小麦,而农户库存剩余的小麦数量大为减少。这让面粉加工企业难以从市场上获得足够的小麦,导致小麦市场收购价格升高,面粉价格由此升高,亦在情理之中。而经过前期晾晒,玉米水分普遍降到16%以下,收购主体纷纷入市收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玉米价格迅速上扬。

  不可忽视的是,今年全球粮食主产国普遍减产,而我省部分农民由于购买农资价格较高,种粮获利较少,使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种粮面积减少,导致市场供应较去年略显不足。

  实际上,正是由于粮食的减少和价格的上扬,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饲料用粮玉米价格居高不下,且仍呈上涨趋势,导致养殖企业饲养成本大幅提升,我省的鸡蛋价格由20日前的每公斤5.80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每公斤6.40元左右,涨幅高达10.3%。猪肉价格也随着饲料价格的上涨不断抬升,与5月下旬相比,12月上旬全省猪肉后座价格每公斤上涨了4.42元。

  食用油价格上涨更是与原料价格上升紧密相关。今年,东北大豆产区货源阶段性偏紧,大部分农民惜售心理增强,致使食用油加工企业收购大豆难度增大。美国大豆减产,进口价格上涨也对食用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油脂期货价格上扬,缺少原料库存的企业只得借势上涨。但陈兵分析,也不排除部分厂家紧握原料不放,等待元旦、春节投放市场。

  “价格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陈兵说,而由于去年10月至今年5月底,生猪价格一降再降,部分养殖户赔钱,出现宰杀母猪现象,导致目前生猪存栏不足,市场供应偏紧。

  有关部门预计,随着天气转冷,尤其是元旦、春节前夕各地居民进入消费旺季,企业需求增加,粮油、肉、蛋、菜价格在近期不会有明显下跌,甚至还有小幅上涨的可能。

  3、问供应 国家竞价销售存粮市场粮价企稳回落

  "目前我省粮食上游价格已回落到平稳价位。"来自我省粮食局市场分析中心的信息显示:今年11月初开始的以小麦、玉米为主的我省粮食价格明显上扬的过程,在维持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之后已出现平稳态势。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平稳态势的出现主要因为国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为增加小麦市场供给,满足企业用粮需要,12月7日,国家有关部门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第四次组织竞价销售按最低收购价收购临时存储小麦80万吨,共成交小麦63.6万吨,成交价与上次竞价销售基本持平,成交总金额8.2亿元。

  此前,11月25日,国家有关部门对120万吨临时存储小麦进行竞价销售;11月29日,对67.65万吨临时存储早籼稻竞价销售;11月30日,对112万吨临时存储小麦竞价销售。

  国家有关部门表示,近期,国内粮油市场价格出现波动,一些地方米、面、油价格上涨,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在把握好销售力度和节奏的前提下,采取分批次出售临时存储粮等措施,可以增加供应,稳定粮食价格。

  据了解,12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提出充分发挥临时存储粮对市场的调节作用,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安排临时存储粮在粮食批发市场上常年常时公开竞价销售,保证市场供应,保持粮油市场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

  据了解,在国家竞价销售等相关措施引导下,我省小麦价格目前已停止上涨,回落到平稳价位。同时,价格一直上涨的玉米市场价格,随着东北玉米大规模上市和我省玉米步入上市旺期,价格也开始回落。

  业内人士称,从粮油产业看,产业链条上游价格的稳定,对于抑制城镇粮油下游产品价格上涨,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并不缺少粮食,价格稳定甚至回落的过程在粮食流通环节会存在一定滞缓。"虽然这种来自产业本身的价格反应链条需要时间或者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但是价格稳定的粮食供应,对于广大城镇居民来说,无疑是颗"定心丸"。

  有关部门表示,最近几天,省会市场上的粮油价格正在悄然回落,这既是由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左右,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举措在起作用,涨涨落落都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市民不必过于恐慌。

  业内专家也指出,由于粮食、饲料维持高价,特别是随着冬天、春节的到来,消费量增加,肉、蛋价格回落的幅度可能不会很大,较高价位至少将维持到春节。

  □本报记者 徐国栋 张许峰 郑建卫 朱艳冰

  新闻分析

  如何看待粮油价格上涨

  近期,一些地方粮油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权威人士认为,这一轮粮油涨价是恢复性的,与国家一系列惠农促粮政策有关,同时反映了国际粮油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国家担忧谷贱伤农实施最低收购价格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4840亿公斤,增长3.1%;2006年前三季度,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夏粮总产量1138亿公斤,增长7%。分析人士预测,尽管四川、重庆历史大旱造成了一定的减产,但全年粮食增产可能性仍然很大。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今年11月下旬,我国各地小麦、玉米、大豆和籽棉收购价格分别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受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国食用油平均零售价格较10月份上涨了6.04%。

  专家认为,近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按道理粮价应该下浮,然而出现了价格上扬,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国家粮库储备丰厚,稳定粮价也有可靠的物质保障。

  2004年,我国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一种引导性和保护性价格,当主要粮食品种的市场价格低于国家制定的当年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在粮食主产省份委托中储粮公司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

  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共4次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今年还首次在小麦主产省执行这一预案。截至今年11月末,国家共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407.5亿公斤,早籼稻37.4亿公斤,中晚籼稻47亿公斤。

  粮价上涨向粮食产区延伸,这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粮食部门的监测发现,此番粮油价格虽然上涨,但没有出现囤积、抢购等现象,说明这种市场价格对于多数城市居民来说,尚在可以承受的范围。

  从目前情况看,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成功的。它一方面促进了粮食生产,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避免了"谷贱伤农",保护了农民利益。此外,还增加了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手段和载体。最近,国家抛售按最低价收购的"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市场。

  国际市场粮食减产能源短缺看好玉米

  谈到国际市场粮油价格的波动,分析人士指出,国内粮油涨价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受国际市场拉动。

  在连续7年没有出现足以影响全球农产品收成的恶劣天气之后,反常的炎热天气和干旱今年一同袭来,导致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的小麦出现不同程度减产,其中澳大利亚小麦产量从上年度的2450万吨骤减至1100万吨。

  美国农业部11月预计,2006至2007年度,全球小麦产量5.87亿吨,消费量达6.15亿吨,期末库存将从2005至2006年度的1.47亿吨降至1.19亿吨。小麦减产使得美国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从9月中下旬开始领涨,并带动玉米价格上涨。

  稻米库存也不容乐观,预计2006至2007年度全球期末库存将降至6195万吨,库消比14.64%,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18%的警戒线。

  大豆全球库存较大,但受小麦、玉米、稻米影响,也纷纷追涨。这些因素影响了我国食油市场。特别是我国大豆消费三分之二依靠进口,国际市场一涨价,国内豆油价格上扬。

  同时,能源短缺刺激起来的生物能源热潮,玉米作为燃料乙醇的最主要原料,已经被赋予了新能源的属性,其需求量也在持续大幅度增加。

  美国农业部预计,2006至2007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6.89亿吨,消费量达7.23亿吨,期末库存9000万吨,远远低于上一个年度。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和大连商品交易所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市场人士指出,多年来生产资料的涨价也是粮油价格上涨的一个成本动因;另外,不排除一些粮油购销、加工企业,利用当前市场缺口,推动粮油价格上扬。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打击不法行为,规范不当得利,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文/林艳兴 (据新华社电)

  相关新闻

  明年国家将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12月10日在部署明年价格工作时说,要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毕井泉在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表示。

  毕井泉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工作,加强价格监测和价格形势的分析,密切关注粮食、石油、钢材等重要商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化,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重要指标的变化,提高价格调控的预见性。

  “要把握好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改革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充分考虑其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毕井泉要求。

  明年,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特别注意价格变化中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防范局部地区、个别品种价格异常波动引发价格总水平的过快上涨。

  毕井泉要求,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和谐发展;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成本约束,提高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据新华社电)

  链接

  11月份我省居民消费价格略低于国家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调查,11月份我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价格运行呈现如下特征:

  ■八类商品中除衣着类价格下降0.5%外,七类均呈上涨态势

  居住类涨幅仍然最高,达4.5%,其次是食品类,涨幅为2.9%,烟酒及用品、交通通信类涨幅均为1.3%,其余三类涨幅在0.3%至0.4%之间。

  ■粮油及相关商品价格涨势明显

  受今年全球小麦主产国普遍减产,国际小麦、玉米期货价格走高的影响,我省粮食价格涨势明显。本月粮食价格同比上涨5.7%,其中大米上涨9.5%,面粉上涨3.7%,创今年新高。

  需要注意的是,从11月下旬开始,各地市场粮油肉蛋价格全面攀升,涨势明显。面粉每公斤上涨0.2至0.3元,并带动相关产品,如面条、大饼、油条、煎饼馃子等价格上涨,涨幅在9%至15%之间。散装食用油每公斤上涨1至1.5元,桶装食用油每公斤上升3至5元。

  ■菜篮子价格叫涨

  鸡蛋由月中的每公斤5.8元上升到6.4元;猪肉则在连续4个月回升的基础上再度上涨,月内涨幅达10%以上。目前省会超市后臀肉每公斤已高达16.0元,中肋每公斤14.0元,创下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鲜菜价格环比上涨8.2%,省会石家庄市11月份共有16种鲜菜价格上涨,其中豆角、茄子、黄瓜涨幅在50%以上,韭菜、茴香、西葫芦、西红柿涨幅在20%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1.9%,我省略低于国家水平。1至10月份我省涨幅低于全国水平,但居于相邻的山西、河南、山东、辽宁等省份之间。

  文/朱桂英 张书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