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结缘黄山笔生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2:21 新闻晚报
□汪宏钰

  常言道,诗情画意,这个“意”字就是一种情,一种创作的激越之情,此情源自对创作对象挥之不去的情缘。

  方镜亮先生就有这样的情缘。自上黄山工作后,他从青春年少到花甲暮年,几十年里,几乎跑遍了黄山的所有景区和景点,这种日积月累的感情色彩,在方镜亮先生的作品中表现得十分强烈。他笔下的山水作品几乎都是表现黄山题材的,无论是宏幅巨制或是斗方小
品,都画得神形兼备。

  在他的作品中,春日的娇美,秋季的雄浑,雨天的空朦,雪霁的妩媚,或具体到峰峦的伟岸奇绝,奇松的苍劲多姿,怪石的鬼斧神工,云海的千变万化,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然灵动。如新作《千峰竞秀,万壑通幽》直幅构图,满纸层峦叠嶂,远峰直插云霄,近景中景错落有致,近处嶙峋的危岩矗立于茂林丛翠之中,虚实隐现恰到好处,线条挺拔刚劲,用墨浓重厚实。整幅画面给人以巍峨凝重、深邃而又空灵的美感。又如《黄山修有通天路》也是直幅构图,以俯瞰散点透视方式布局,凸显黄山群峰之峻秀,高路入云端的壮美景象,画面注重笔墨的内涵,设色轻盈,线条流畅,渲染烘托精妙,画面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使观者有“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强烈感叹。再如斗方《黄山北海夕照图》在构图布局上并无特别之处,但线条的疏密浓淡、刚柔除疾的变化、组合别具匠心,尤其是色调的冷热对比上较为强烈,显然是吸取了西画处理色彩关系上的一些手法,画面的上半部分赋以浅绛朱,使得峰峦岩和楼宇亭阁在夕阳中辉煌炫目、亮丽迷人;近处即画面的下半部分,则由暖色调渐变到以冷色调为主,从视觉效果上显示非常和谐统一。真可谓意趣横生,笔墨生情。

  方镜亮先生创作的黄山作品,大都采用具象的语言和意象精心营造出可观可感联想的实地景境,极富空间感和立体感。他以黄山壮美雄强之景,抒发内心高昂热烈之情,突出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这无疑表露出作者对这座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钟爱和精神寄托,同时把对黄山的爱与对祖国的爱融为一体,如此自然和亲切,岂不是真情所致乎。

  书画同源,笔墨同宗。中国书画最讲究的恐怕就是用笔用墨了,对此方镜亮先生是深有体会的。他在潜心研习山水画的同时,也从不间断对书法艺术的钻研,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学习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求将书法赋予时代精神,在结体、章法打破传统的构成,他从黄山群峰的起伏跌宕韵律中得到启示,将中国画的布局章法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去,使其书法作品行笔飘逸洒脱,谋篇布局灵动。对此,有人曾赞誉道:不署名字都知道是方镜亮的大作。

  黄山素来是画家心仪之名山,古往今来,到过黄山的名家大师不可胜数。方镜亮先生在黄山的几十年中,得到不少大师们的指导和帮助。每每画家们上黄山写生,他总是忙里偷闲陪同,不时请教。他在陪同李可染先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数次亲聆李老的教诲,李老指导他在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不仅要师古人,更要师自然。“黄山多巧石,奇松姿态美,山岩多皴法,最宜画山水。要多观察,从黄山这座大自然的宝库中去吸取美分。黄山是中国山水画最好的范本,要多写,多画,多悟。”在陪同黄永玉先生时,黄老亲自给他作示范,要大胆下笔,精心收拾。在写黄山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吴冠中先生在看他作画时,指导他画不宜画得太多,一定要画得精到,画出分量来……

  方镜亮先生坦言道,能得到这些名家大师亲临指导,是他自学成材历程中最难忘最珍贵的际遇,对他今天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讲是惠及他的一生一世。

  如今他从黄山上下来了,怀着几十年的故土情缘,藏着几十年众多名家的教诲,带着几十年的日积月累的素材,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客居一隅,潜心创作。他要用笔墨来感受黄山,亲近黄山,为黄山造象,为黄山抒情。

  ■画家简介

  方镜亮艺名方铮,1945年12月出生,安徽绩溪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安徽省黄山对外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安徽黄山风景区博物馆馆长,现为虹口书画院副院长。

  其自幼酷爱文学、书法、绘画,曾受李可染、黄永玉、欧阳中石等先生指教学习书法、绘画。中国画《梦荷》、《童年梦》、《山魂》、《江山无限好》、《黄山冬韵》及书法作品多次赴香港、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展出。在国内展览中曾获中国青少年书法精品展和奥林匹克第一届国际绘画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全国美术、书法、民间工艺大展精英奖、创新奖。

  曾撰写(或与他人合作)出版《黄山散记》、《古代名人游黄山》、《当代名人咏黄山》、《黄山旅游大全》、《黄山志》等二十余部著作,并在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书法》杂志等报刊多次发表有关黄山论文。1992年开始潜心创作编导《神奇黄山》、《黄山四季》、《黄海大观》、《时空变幻》等黄山系列影视作品,同时还推出《中国画里的乡村》、《桃花源里人家》等十余部优秀旅游风光片。1995年与他人合作撰写《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中国黄山》一书,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6年《中国黄山研究》荣获中国科技成果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