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良知“深喉” 揭开儿童医院“红包”黑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08:09 华商网-华商报

  

良知“深喉” 揭开儿童医院“红包”黑幕(图)
3月1日,西安市儿童医院里,执法人员从一个医药代表包中取出还没有送出的51个信封,里面装着数额不等的现金本报资料照片记者鲁敬摄

  年度头版人物

  

  "深喉"

  ■专家推介语

  “深喉”的出现,其意义不仅表明行业良知在复苏,也告诉我们,恪守职业道德者并不乏其人。他们的沉默往往是因为缺乏直接挑战“权力滥用”的勇气,而拥有权力者正是因为控制着资源,所以才胡作非为。儿童医院事件体现出,只要营造一个追求诚信的社会氛围,一些看似弱小的“深喉”就有机会站出来,为关乎我们每个人利益的问题做出自己的牺牲。(社会学家江波)

  ■人物速写

  “深喉”:TA

  年龄:不详

  籍贯:不详

  语录:“我只希望政府出来刹住这股风”

  ■报道回顾

  《西安市儿童医院医生收红包当场被捉》发表于2006年3月2日头版,随后,本报又连续报道多日。此事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在省内掀起了一场整顿医疗商业贿赂的风暴。

  ■开栏语

  那些值得铭记的人和事

  2006,谁在《华商报》的头版出现,并成为我们难以磨灭的记忆?

  他们,或是身陷事件漩涡中,或是处于舆论焦点和巨大压力下的当事人;他们,或者是以不平凡的行为,展示人格魅力与爱的力量的人。

  他们的命运,如光,如焰,闪烁着这个时代的希望,或者,曾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弊病。

  代课教师李小棚,他因为一次拾金不昧的行为,方有机会进入我们的视野,但当我们真正地走近他,才发现,身为全国四十万代课教师中的一员,他身上,集中反映着中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实困境。而他,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坚持着,在最贫瘠最需要知识的山乡。

  儿童医院“红包事件”中,是“深喉”的出现,才让记者得以目击最宝贵的现场。而本年度屡屡出现的“深喉”,则是行业良知复苏的标志。他们,为了放不下的职业良知,成为黑暗的“叛徒”,并承担着巨大的危险。而作为媒体,只能以捍卫公众利益的不懈努力,去回馈这些宝贵的心灵。

  回望2006,可以安慰我们的,还有本年度最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两个字,那就是“和谐”。呼唤和谐,建设和谐,正需要我们每个人点点滴滴的努力。我们今日起推出《2006“华商”头版人物》系列报道,也正是基于这良好的愿望。让我们来温习2006,来记住这些值得我们铭记的人与事。相信一个和谐美丽的社会,就在前方不远。

  每一个爆炸性新闻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或几个“深喉”的身影。他们“没有”姓名、“没有”年龄,承担着风险,却与荣誉无缘。

  他们,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叛者,又是敢于站出来维护公众权益的践行者。虽然永远也不会成为“封面人物”,却终将因其英雄的付出,赢得了历史的尊重……

  ———题记

  回顾2006年,《西安市儿童医院医生收红包当场被捉》无疑是最具震撼效应的新闻报道之一。它的出现,不仅有力揭示出医疗界当前存在的严重痼疾,更补充了“天价医疗费”在现实中的依据。

  报道产生了极大反响。但在人们街谈巷议的时候,可能谁也不知道,那个文中给记者发来“信号”的“深喉”,此刻已躲在暗处,警觉着来自各个方向的危险信息……

  发“信号”人———医药代表中的“深喉”

  重温当时的一幕,我的心会不自然地骤然发紧。

  2006年3月1日下午,西安市儿童医院门诊一楼。为了获得人赃俱获的现场,记者一行焦急地守候在急诊科办公室附近,等待“信号”的到来。

  办公室的门一会开,一会关,人来人往,究竟里面是否在交易,谁也不清楚。

  下午3时整,“信号”突至:有大鱼进去了!

  说时迟那时快,我们随同执法人员迅速从各个角落冲进办公室,屋内一个年轻女医生正在换下白大褂。见大家急速地进门,先是一愣,继而问干什么?此时门已大开,刚进来时还在的两个人已经不在了。无奈之下,只好佯称走错了,赶忙退出来。

  “还有机会。”暗处的TA(出于保护当事人的考虑,此处隐去其性别,用拼音TA来代替)发短信安慰说:“大鱼还在。”

  好不容易又熬了10分钟。“信号”再次来到!

  “他们进去了,快!”“信号”再次到来。

  那一刻,呼吸都要停止了。奔向办公室的几秒钟里,只希望一切都是TA所说的那样。哐!门开了,屋内的人全呆住了。从一个中年妇女惊慌的眼神里,执法人员迅速锁定了手还插在白大褂里的中年女医生:“你手里拿的什么,能不能看一下?”

  众目睽睽下,她慢慢抬起手臂,只见手指间夹着刚拿到的红包———一切真相大白!

  成功了!决定性的一刻换来了新闻的尊严,正气的弘扬。报道见报后,儿童医院当事医生受到处罚,院长被责令辞职,其他三名副院长也分别受到党纪或行政处分。而被本报曝光的两家医药公司也被调查组责令终止与医院业务往来……全省范围内掀起了打击医药购销商业贿赂行为的风暴。

  而媒体的强势介入也真正实现了舆论监督的威力。

  遭“仇家”20万元雇凶追杀

  成功报道的背后,闪烁着“深喉”———TA的身影。

  2月初,TA打来电话,建议正在做医疗回扣调查的记者月底去儿童医院看看,说到时会有很多医疗代表给医生回扣。可通过这一次电话后,TA便从此关机了。直到有一天接通,TA才满怀歉意地说,自己也是医药代表,回扣的水太深,想放弃了。

  我深深理解TA在电话里的那种担忧。毕竟,作为一种行业秘密,即便是不合法甚至严重侵害了公众利益,受益者也希望维护共同的行规。当一个人要放弃自身利益,突破“牺牲”集团或行业“潜规则”站出来维护公众利益的时候,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决心的。究竟是做一个阵营里的“叛徒”,还是当维护公益的英雄,决不是能轻而易举地加以决定的……

  为说服TA,一条条短信发了过去。慢慢地,TA终于答应协助,可同时却又担心万一泄露了身份,性命堪忧。

  “我做了快10年了,月收入万元以上,万一被发现了,不光生意完蛋,安全也是问题。”TA说,在圈里收入多的有的是,随便谁拿出点钱,砍胳膊卸腿并非难事。

  “我保证不会问你回扣之外的任何情况。”

  “你一定说到做到啊……”TA叮嘱道。

  在TA的帮助下,调查顺利触及到核心内容。然而在见报后的第三天,TA却忽然传来了一个不好的讯息:“那两天到医院,可能有人注意到我了,你看怎么办?”

  “你怎么知道的?”

  “我感觉……”

  听TA有些慌乱的话,我以为是TA过于敏感了。我告诉TA我24小时开机,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我都会立即赶到。

  从那时起,我们每天都要通上好几次电话。安慰、鼓励、沟通,好在危险并未出现。这期间,TA拒绝了国内所有媒体的采访。但一周后,TA却忽然惴惴不安地说最近已有人怀疑到自己,很想离开西安,但又怕突然离开会完全暴露,TA希望能联系警方给予特殊保护,可这根本无法办到。

  时隔一天,当再次联系TA时,TA的手机竟成了空号。到了第三天,TA打来电话说已经在外地了。

  “你出什么事了?”

  “我昨天中午准备回家,突然一个朋友说有人花20万要砍我呢,让我千万别回去……”

  TA说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给爱人打了个电话,并立刻坐火车连夜躲到外地。

  “在那儿安全么?”

  “先躲躲看吧。”TA的话里包含了很多我无法知道的东西。为什么TA出现险情时不告诉我,为什么要躲到外地去,家人怎么办?一系列问题,我十分困惑。我想,也许即使被某个人发现了,TA也不愿站出来谋求公众的保护,因为面对一个人的仇杀可以躲,但倘若面对的是一个群体时,就真的性命堪忧了……

  我焦急地等待着TA的消息,可是从此竟再也没有了音讯。

  “深喉”的觉醒

  报道后的儿童医院,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整饬之后,医风焕然一新,患者反映就医难、用药贵的情况已经减少。公众的利益因一篇报道获得了维护。

  “深喉”本来自于一部电影的片名,后专用来指代向媒体披露事实真相的局内人。近年来,国内众多爆炸性的新闻,其背后无不有“深喉”的身影。他们或是既得利益集团中的一员,或是掌握着关键信息的局内人。但他们的勇敢举动,无一不揭露了真相,维护了正义。

  在2006年,除了TA,还有更多的行业“深喉”涌现出来,在他们的配合下,记者揭开了一个个黑幕,将一个个隐蔽的潜规则公之于众……

  7月中旬,在调查一品牌牛奶涉嫌早产的报道中,一位“深喉”站了出来。他是一位在行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生意人,因熟知内幕,曾屡次想联系媒体,但是否将一个有品牌声誉的牛奶产品生产内幕公之于众,对此,他也苦闷过多时,可最终还是抵挡住了各种压力,挺身报料。

  当时正值盛夏,年届不惑的他陪着我在公司周围走访,几次都差点晕倒。他说,如果不是无法忍受牛奶早产的潜规则,他真不愿多事。

  在他指点下,尽管门禁森严,我还是带相机进了厂区,并拍到了最关键的证据。采访见报后,这一品牌牛奶厂家立即将3万件优酸乳做早产奶集中处理,公众权益因“深喉”的出现得到了有力维护。

  时值社会转型期,各个行业都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这些内幕隐藏于种种表象之下,不仅蚕食着公共利益,更啃噬着整个国家的肌体。如今,在正义的感召下,一些敢于放弃既得利益、揭示真相的人,终于站了出来。

  但是,挺身而出的“深喉”得到的却是不公正的评价。TA揭示了医生收药品回扣的真相,并协助媒体获得了最一针见血的证据。但报道刊发后,却生出种种非议:“叛徒,沽名钓誉的小人”、“肯定是为了泄一己私愤”。指责中,“深喉”的举动饱受争议。

  然而,指责的声音是多么地不顾事实和别有用心。在医疗回扣存在多年以来,当所有人都把拿药品红包当作天经地义的事情的时候,TA的站出要有多么大的勇气,需要拥有多么强大的、正直的力量!

  正因为有了像TA一样众多的“深喉”们的出现,密不透风的铁幕才有可能被逐一掀开……

  打破最可怕的沉默

  勿庸置疑,“深喉”所为是高尚者的作为。但敢于站出来有时只需要勇气,防避危险、躲开明枪暗箭则更需要智慧。当面临危险袭来时,“深喉”往往却只能是一个人面对。

  今年5月,一位家住长安区的“深喉”因常年向记者反映各种内幕而突遭报复。当他躺在咸阳一家医

  院打来电话时,我无法想到,如此机警、干练的汉子,竟然也逃不过报复。多年来,他多次向各个媒体反映土地、污染以及行政机关违法等问题,虽从来在报道中见不到他的身影,可他的倔强反映,却因触及很多具有实力的利益集团而备受憎恨。“幸亏我反应快,要不今天连电话也打不成了。”一天下午,他家突然就闯进来几个歹徒,一阵疯砍之后,他倒在了血泊之中……

  多年来,由于立法以及制度上的缺失,“深喉”处境艰险。2003年,因向媒体举报辽宁锦州交行问题,4名局内人先后经历过了工作、生活上的巨大坎坷,其中鲍宇还被数名歹徒砍伤;2004年,实名举报“顶头上司”———海南省万宁市工商局局长的陈少青,虽引发了全省工商系统的“反腐风暴”,但却在随后屡遭报复,直至被砍成重伤……

  在一个个行业黑幕被揭开的同时,几乎都伴随着多多少少来自“深喉”们的不幸消息。他们的英雄付出,往往会遭到被揭黑对象的疯狂反扑,由于本身身份隐蔽,很多“深喉”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愿寻求公众的支持。因此,他们不仅要担负精神上的压力,其危险程度也都足以想见。

  然而,与“深喉”行为形成反差的,是众多领域内掌握着关键信息的人的缄默。他们虽明知内幕的存在,深知国家被侵害,甚至于作奸犯科的真相,但却从来都是默不作声,既享受着既得利益带来的成果,又眼睁睁看着公众的利益被侵蚀。而这,无疑是一种最可怕的沉默。

  延续这种沉默还是奋然站出,取决于是站在公理和正义的一边,还是低眉信手、遵从于潜规则的威力。当一个人能够从属大众利益,从维护公众利益角度出发揭出黑幕的时候,他无疑是高尚的,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

  如今,能提供给“深喉”在生活、安全等多方面帮助的条件还不具备,但我们可以相信,随着立法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公众知情权逐步得到重视,所有有勇气站出来讲话的“深喉”,都将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公正、透明、和谐、进步。

  记者手记:

  感谢你

  让我目击最宝贵的现场

  因为当初的约定,此刻我无法用哪怕最俭省的笔触来描绘TA,甚至不能说明TA的性别。但我知道,TA是一个充满责任心和道德感的人,没有TA的协助,报道将寸步难行。我对TA心怀感激。

  虽面临身份被泄露的危险,TA却始终站在我的身边。尤其在最关键的时候,是TA的一个个信号,让我们目击了最宝贵的现场。

  然而,如今我却满怀愧疚———据称,报道结束不久,TA即因被追杀而“仓皇”出走。走后TA在电话中说,有事一定告诉我,可一年将尽,TA却始终没有任何音讯……

  这是一次从没有过的采访经历,是责任与信任、勇气与智慧交织的调查过程。TA的勇敢站出,保证了黑幕的顺利揭开。而媒体及时、公正的报道,则以被维护了的公众权益,回馈给所有的“深喉”以信心和勇气。

  ■本报记者潘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