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蹲点江宁牌坊村历时两月 撰写"原生态"调查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1:06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新闻背景

  去年,我市召开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及其5个配套文件,今年3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加快推进,产生了不少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高淳武家嘴、江宁彭福村、溧水傅家边……在全面达小康进入攻坚阶段之时,如
何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关注那些“平均数下”的乡村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更具有现实意义。

  今年年中,市政府办公厅(研究室)课题组成员历时两个月,蹲点江宁牌坊村,运用社会学调查的原理,对这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的乡村进行调查,撰写了12万字“原生态”的《南京乡村调查——寻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南京运行模式》,这种政府官员进行乡村实证研究的做法,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了解“平均数下”原生态农村的鲜活样本

  市政府办公厅(研究室)课题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为期两个月的驻村蹲点调研,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就生活水平、经济收入、劳动力转移、医疗卫生、老人生活、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等13个子项分别针对牌坊村干部、村民代表、民营企业家、小学老师、中学老师等开展调查;先后召开了村党支书、村委会负责人、老党员、村民代表、村办企业、民办企业负责人等9场座谈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成为了解我市“平均数下”原生态农村的鲜活样本。

  据介绍,关于南京地区的乡村田野调查,分别是发表于1934年的《江宁县淳化镇乡村社会研究》和《南京城内农家之分析研究》,距今已有72年。牌坊村距主城57公里,在主城辐射之内。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是标准的以农业为支柱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是新农村建设最需要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代表地区。

  在问题和矛盾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记者发现,这份厚厚的调研报告最大的特点是,按日期写出的原汁原味的人物故事、发生在牌坊村的事,以及调研组的行动,报告最后7个部分是“寻找南京模式”,内容既包括专家学者从全国范围总结出的8个起步模式,目前全国实践中已具影响的经验模式,也包括韩国的新村运动,最后落实到南京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模式的思考,颇具启发意义。

  报告中,课题组成员梳理了取消农业税后牌坊村面临的比较突出的矛盾问题,并对如何用改革的办法,对涉及深层次的制度问题,以及利益格局的调整进行了思考。

  故事:牌坊式企业:牌坊村仅有一个印刷厂和一个观赏鱼养殖场。印刷厂创办于1984年,2004年改制被村民买下,一年业务量仅有10多万元,纯利润只有1万多元。而牌坊村每年生产4万多斤茶叶,需要4万套盒子,有60万元的业务量,由于缺乏协调,业务白白流走了。观赏鱼养殖场由于设备不配套,处于进退维谷的状态。

  难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自我服务的组织发育不健全,影响了村级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也降低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

  故事:“三叉子”夭折记:“三叉子”是一种全天然的野生保健植物,对“三高”病人有独特疗效。牌坊村一带村民有将野生“三叉子”炒制成产品饮用的习惯。2003年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有机食品,镇政府委托牌坊村种茶大户开发,并承诺优先收购。由于人事变动,目前生产经营陷于瘫痪。

  难题:农民在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在技术、信息、资金、产品加工及销售等方面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民增收基础十分脆弱。

  故事:80岁的吹鼓手:牌坊村第一任书记是抗美援朝老战士丁仕文,1959年退伍。现在已经80岁高龄,一个人生活,每月可以领取抗美援朝优抚金205元。在他61岁时,他加入村里的土乐队,为村民红白喜事演奏,每一场能有40—50元的收入,补贴生活医疗等费用。

  难题:农民医疗保障程度较低。因病致贫和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成为当前农民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报告提出的牌坊村面临的矛盾和难题还有:财政支农资金难以形成合力,对农民急需的水利和道路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仍然偏低;教育负担沉重,教育支出在生活支出中占到一半以上,成为农村家庭的最大生活支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越来越大,职业技能偏低、文化素质差、信息渠道不畅,成为农民进城务工的最大障碍;城市对农民工的总体排斥状况未得到改善;新的社会风尚以及道德观念尚未形成,传统陋习对农民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法制意识、契约意识和互助意识有所弱化,社会治安存在一定的隐患。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机构,尚难满足农民和农业生产的信贷需求,亲戚朋友间的私人借贷仍然是农村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不利于形成农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生产。

  统筹谋划、分而治之,制定完善七大公共政策

  课题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三个跳出,一个加强”,即:“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建设农村,跳出农民提升农民”,“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出了“统筹谋划、分而治之”的思路,并提出了亟需完善的七大公共政策:包括农村郊区化发展政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村基本养老保障保险政策、村镇土地管理政策、农村科技与教育政策、农村基层民主发展政策。

  对全国的新农村建设研究有借鉴意义

  市社科院院长、社会学研究专家叶南客对此次田野调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种“沉下去”的田野调查,对全国的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叶南客说,建设新农村,先要了解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究竟该如何推进?是简单地“刷刷墙,清清塘”?还是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只有深入到最基层,沉下去,实实在在地体察民情,深入了解基层农民真实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建设好农民心目中的新农村。

  没有科学调查,就没有科学决策。叶南客说,近年来,我市加大深入调研的力度,此次调查,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深度调研。这次调研可以说是开了好头,起到了表率作用。它真实、生动地提供了农村的民情民风、管理模式、农村生活等基本信息,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为进一步做好战略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牌坊村是‘平均数下’农村的范本”,叶南客建议,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农村,比如农副产品基地、水产养殖基地、观赏农业等,以及不同富裕程度的农村,进行更深入的调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详实的基础信息,从而使决策更加有的放矢。

  乡村报告精彩原声

  ■从韩国回到中国,回到牌坊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本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但是,在强大财力支持下的乡村之变,又能够走多远呢?这种单向推进的模式,并不能成为,也不可能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唯一模式。从韩国的经验来看,乡村建设的主体,仍然应该是基于市场的自治背景下的农村和农民,政府的投入更多的是撬动市场;乡村建设的灵魂,更多的具有道德内涵,建设的本身必须塑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农民精神。

  ■在调研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农民讲,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理想,是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就今天而言,农民该怎样选择自己脚下的路,他们并没有把握。从这一点上来看,选择和确定模式,的确太重要了。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贴近实际的框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有关模式的问题,都应该具有这样一种最为基本的前提,即要让农民有选择的自由。

  ■随着乡村调查的不断深入,我们愈来愈发现,农业、农民与农村的问题,相互关联与交叉,十分矛盾和复杂。农业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农村所反映的又是社会学的问题,而农民问题,则是政治学和历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关键所在。

  ■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是现阶段我市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围绕贯彻和落实这一意见,必须从政策的执行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力求从执行环节来考量我市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的效果。在政策研究领域,人们对政策的制定相当关注,但对政策的执行却缺乏重视。我们之所以关注模式,其最本质的东西仍然是关注政策,特别是强调政策的绩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