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侯金亮:凭一己之力维护袁氏老宅十多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1:26 瞭望东方周刊

  “拾掇”袁宅的人

  袁宅没有被全部拆毁应归功于开国上将杨得志。1976年杨得志到袁寨参观,见袁宅毁坏严重,制止了进一步的破坏,并要求当地政府将宅院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

  又过了8年,1986年,一个机缘让袁启姝得以重新入住袁宅。这一年,袁世凯之孙、著
名物理学家袁家骝与夫人吴健雄从美国回袁寨故里省亲。为了接待袁家骝,地方政府安排袁启姝母女重新入住袁宅,这时距她们离开袁宅已过了40余年。从此直到1997年母亲去世,袁启姝又在院内生活了11年。

  袁启姝娘俩住在两间小屋里。在当时,袁宅仍然不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很害怕,晚上都不敢出门,不得已出来都是仰着脸走路,不敢低头看,蛇多。”母亲去世后,袁启姝就搬了出来。

  不过,这时候的袁宅已经不用再担心被毁。也是在1986年,袁氏故居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了1992年,有一个人开始自发地“拾掇”起袁宅,这个人就是侯金亮。“袁宅现在这个样子是侯金亮跟他几个闺女修成的,他没少费劲。”袁启姝说。

  旧居内新铺的路面和新植的树木都是侯金亮所为。事实上,这样一座残破的宅院如今能够供游人参观并售20元门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凭一己之力维护袁氏老宅十多年。

  50出头的侯金亮个子不到一米七,额头上深深的皱纹如刀削斧劈一样具有立体感。他的沧桑与袁宅有关。

  侯金亮是袁寨村村民,1975年中学毕业后先后在项城、山东和北京从事建筑行业。因为职业的缘故,他对古建筑情有独钟。袁氏故居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由于缺少经费,当地文物部门一直没有动作。侯金亮从1992年开始“拾掇”起袁氏旧居,“一方面是喜欢古建筑,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不是说谁开发谁受益嘛,我觉得挣了钱不能用来盖房子买地,应该投资到文物保护上。”

  侯金亮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了维护袁氏旧居上。十几年下来,他几乎成了袁宅包括袁世凯家族研究的一位专家,对袁世凯的一些历史资料他可以大段背诵。

  侯金亮能够指挥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四个闺女,一家人在割草、铺路、种树中度过了十多年,“光割草割了两三年,那时候孩子很小,钻到草丛里就看不见了。”同时,侯开始在村里收集袁宅旧物,比如床、桌子等。“一张床我就花了一万块,后来有人出十万想买我收集的四张床,我不卖,我觉得这是项城的文物,不能卖。”

  如今一进袁宅大门所见的雕像基座也是侯金亮1996年花钱修建的,袁世凯的雕像本来已经在山东做好,但后来由于担心敏感没敢运回来。侯金亮说他把搞建筑挣的钱都投进去了,“总共有30万左右吧。”

  项城文物部门见侯金亮很热心,1995年市博物馆委托他对袁宅进行管理。侯说,当时双方“正儿八经”签订了协议,“维修好之后我可以开发受益。”他还告诉记者,2005年他获得了河南省文物保护先进人物称号。

  袁氏旧居如同温度感应器

  侯金亮的私人维护使袁宅渐渐恢复了生气,也有一些游客开始慕名而来。此时,在外面的世界,知识界对于袁世凯的评价也开始试图突破政治定性的框架。

  20多年来致力于袁世凯研究的广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骆宝善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从一些具体问题开始,比如袁世凯的练兵等改革,继而延伸到研究他的经济、社会改革措施,再上升到把他置于清末新政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对袁世凯的研究视野逐步敞开,对他的评价也正在朝一个更为客观和公允的方向发展。

  “袁世凯受后人诟病的主要有几条,一是戊戌变法中出卖维新派,二是辛亥革命之后窃取革命果实,三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四是称帝。”骆宝山对这四条条分缕析,“平心而论,袁世凯的一生唯一一件能说对不起国人的就是称帝,对于其他几件事情的史实认定,学术界渐渐有了新的看法和探讨。”

  骆宝善说,最近20年袁世凯的传记国内出了不下10本,越是晚近的书越试图对袁进行客观评价。除了纯学术论著之外,在公众中引起较大影响的有唐德刚所著的《袁氏当国》以及电视剧《走向共和》等。

  偏居项城的袁氏旧居如同一个敏感的温度感应器,接收到了来自北京、广州等地的大气候变化。侯金亮清楚地记得,2003年电视剧《走向共和》播出之后,全国各地以至其他国家来袁寨参观的游客数量增长明显,“五一、十一黄金周大概每天有几百人。”

  据项城市博物馆馆长张金云介绍,因为对袁世凯历史评价的敏感,项城失去了好几次维修开发袁宅的机遇。“我们2003年就制定了袁氏故居维修规划,2004年和2005年河南省文物局两次下发了关于袁氏旧居保护规划方案的批复,当时省财政厅立项一次1500万,但是市里担心敏感。”据说曾有一家上市公司愿意投资6500万维修袁宅,最终也未能合作成功。

  这种犹豫不绝同样与大环境有关。骆宝善告诉记者,虽然近年来学术界对袁世凯的研究正在客观化,但是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袁的主流评价并未改变。

  同在河南,6个小时车程之外的安阳袁林(袁世凯墓地)也遇到了与袁宅类似的情形。安阳市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告诉本刊记者,袁林目前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第四、第五、第六次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评选时,袁林都曾申报过。“十年前申报的时候,文物专家想不通为什么要为‘窃国大盗’申请国保,不过后来再申报的时候,在专家层面就基本不存在这种障碍了。”

  秦涛向记者表述了项城市在此事上的一个原则:“对袁世凯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去评说。我们实施袁氏旧居维修保护的认识基础是:开放思维,搁置争议,物人分离,警示后代,保护利用并重,既不‘歌功颂德’,也不‘恨乌及屋’。”

  对项城市政府来说,目前更大的顾虑来自互联网。“从网上的意见可以看出来,有人说袁是反面人物,给他修故居是开历史倒车。”秦涛说。

  “我们的宗旨是今后将袁宅办成近代史研究基地和爱国主义基地。”张金云这样描绘袁宅的远景。

  “强卖”袁宅?

  游客的增多使袁氏旧居产生了经济效益。1996年时,侯金亮对门票的定价是5元,但当时游客极少。到了2005年,侯将门票提高到10元,仍有不少人前来参观。侯金亮看到自己十多年的心血开始产生回报。但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项城文物部门开始要求接管袁宅。

  2005年4月,项城博物馆领导以口头形式通知他,袁宅是属于国家的文物,政府准备接管,但是对侯怎么补偿并未给出说法。“我抱着顾全大局的想法,接受了要求。”不过侯说他仍然想不通,“1986年袁宅就是省文物保护单位了,为什么当年让我看护?”这时候,10元钱的门票刚卖出100张,政府接收后将门票提高到20元。

  如今,市博物馆派了两名女工作人员每天到袁寨上班。侯金亮仍然住在袁宅,负责扫地和夜里看门,“三个人一个月总共只有860块钱。”侯的四个女儿由于一直跟着父亲维护袁宅,耽误了学业,也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现在她们天天埋怨我,闹意见,我也没办法。”

  “我觉得政府应该接管,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维护不好,我只求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侯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很无奈。11月29日,项城市文物局副局长秦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承认侯金亮对文物保护很热心,“他说投了10来万元,我们不会叫他吃亏。”

  卷入到袁宅重修风波中的远远不止侯金亮一个人。

  2006年11月2日下午,项城市袁氏旧居维修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大会在市委党校召开,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悉数出席,号召“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共同支持和参与袁宅的开发建设,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使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此后,各单位开始捐款,《东方今报》的报道称,普通工作人员要求捐100元,副科级200元,正科级500元,副处级1000元,并且一些单位直接从员工工资中将捐款扣除。

  对此,秦涛告诉本刊:“不能否认各单位领导素质不一,有的可能变味了,但我们确实没有下派任务说每个单位要完成多少捐款,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一起就处理一起。”他多次强调,捐款是出于自愿,至于从工资中扣除一事,他认为不可能,“教师现在的工资都是月底直接由

财政部门打到卡里,并不通过教育系统。”

  本刊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项城市许多部门的捐款已经完毕,而且也确实存在从工资卡中被扣除工资的事实。一位年轻的高中老师告诉记者,半个月前校长在开教职工会议的时候动员大家捐款,不久后他的工资卡里被扣除了100元,而他的月收入只有八九百元。另外一所中学的一位中年教师也向记者透露,他们学校400名教师都被扣了100元,副校长捐200元,校长捐500元。

  袁寨所在王明口镇的赵镇长也坦率地告诉本刊记者:“镇里干部一共捐了一万多元,我捐了500元,这没什么好保密的!”

  秦涛的另一个解释是,捐款将被折合成参观券,“捐20我们给一张门票,捐100元可以领5张门票。”但是,记者接触到的受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个说法。

  中部小城的振兴冲动

  撇开种种质疑的声音,政府的维修和开发方案的确使袁氏旧居获得了一个新生的机会。除了对强扣工资不满,受访的市民以及袁寨村民都很支持修复故居,因为能够发展当地旅游业。袁寨村的一些村民甚至停下了正在盖的房子,“等着搬迁呢!”一位大爷说。

  项城市博物馆馆长张金云是保护方案的参与者。他说,目前的维修方案重点保护270亩以内,眼前能做的是对现存的文物进行维修,修旧如旧,“至于是否按原样重建,按照文物法规定还需要国家文物局审批。”

  至于6500万怎么用,张说主要用于现存文物的维修、道路的建设、村民的搬迁、绿化、防火设施的配备等,“如果总体恢复可能要两个亿”。

  这样一笔巨资对于经济不甚发达的项城有点不可想象。至今项城人唯一能够引以为豪的可能只有“莲花味精”。这个被评为首批“中国名牌”的产品出口量占全国年味精出口总量的80%以上。走在项城的一些街道上,能够明显闻到从味精厂里飘出的类似臭鸡蛋的味道。

  2005年,项城市GDP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项城市政府宣传部一位官员说:“我们的财政收入刚够发工资,这已经好多了,前几年工资都被拖欠。”

  秦涛告诉记者,重修袁宅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四块:市财政拨款2000万;市场化运作,找企业进行股份制合作;第三块是从省里争取专项维修经费;另外就是“吸纳社会闲散资金”。

  秦对未来的前景寄予美好的愿望:“现在门票是20元,比较低,维修之后门票仍然是20块。低门票是想吸引更多的游客过来,为项城带来综合效益:吃、购、游、招商引资。”

  项城市文物局曾几次找到骆宝善进行相关咨询。骆宝善说,从历史资料看,袁氏旧居与袁世凯的关系并不大,袁世凯其实出生在项城的另外一个地方,后来在袁寨生活的时间也很短。“他们把袁氏旧居作为文物保护起来没什么问题,关键是怎么做,我建议他们叫‘袁家大院’。”-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