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等高校联手宣传反就业歧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1:53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全宝/北京报道 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被认为是导致就业歧视正当化的原因之一 在开幕5个小时就吸引两万多名求职者的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冬季人才招聘大会现场,一边是450家招聘单位的展台前汹涌的人潮,另一边,“消除就业歧视”公益服务站也引来不
12月2日,中国政法大学会同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在这次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招聘会上宣传反就业歧视。今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多达413万人。 渐渐的,到公益服务站来咨询的学生多了起来。让在现场义务咨询的政法大学教授秦奥蕾略感遗憾的是,学生们大多咨询的是就业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纠纷,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就业歧视却很漠然。 政法大学教授解志勇一上午接待了十几名咨询者。他说,目前在求职领域歧视无处不在,但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求职者对于歧视往往无奈接受,甚至于麻木,长此以往歧视将根深蒂固。 “国家机关就业歧视相当严重” 在招聘会现场为反就业歧视进行义务宣传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孙楠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自己曾因没有北京户籍而失去报考北京市公务员的资格,无奈选择了读研。 “这种地域歧视缺乏基本的公平竞争。”孙楠认为,作为利益最相关者的学生有义务宣传反就业歧视,同时也要学会维权。 “要求北京户口,男,35岁以下,本科以上,党员优先。附:不招四川人。”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以一个招聘广告作为例子来讲解就业中的歧视。“这里几乎每句话都带歧视,这是中国目前就业歧视的一个现状。” 蔡定剑正在负责一个有关反就业歧视的研究项目。这个2005年启动的项目由荷兰与中国合作的中荷法治项目支持,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我们做研究的目的是要推动中国反就业歧视方面的法律制度的建设。”蔡说。 这个反就业歧视研究课题组有24名学者参与,其中包括来自国内不同领域的十几位学者,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和荷兰的专家。 “我们这个社会缺乏最基本的平等机会就业的意识和观念,对社会和谐和公正已经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蔡定剑认为,这个课题在当前中国转型时期具有特殊意义,他相信,就像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在过去十几年间飞速提升一样,反就业歧视的意识也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表示,中国的就业领域中充满着各种歧视,而且是赤裸裸的歧视。他认为,在国家机关中这种现象相当严重,而现行的一些法规明显带有歧视色彩。 十天前,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举行,在中国各地53万考生为1.2万个职位走进考场,有些职位竞争者多达数百人。 反就业歧视研究课题组将歧视分为政治生活领域、经济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三大类。 “比如在公务员的晋升提拔中,主要是年龄问题,多少岁可以提哪一级等等,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政治歧视,但还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蔡定剑说。 2005年4月北京市颁布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公务员报考不再排除艾滋病毒感染者,还规定乙肝病原携带者排除肝炎的,可考录公务员。课题组学者、北京农学院政法系教授王春光认为,这种“非歧视”原则不仅是政府自身公共服务理念的一次提升,更是通过官方行为矫正民间误区的一次很好的试验。 反就业歧视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显示,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存在。在有关就业歧视的调查问卷中,有85.5%的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其中认为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占58%;而严重的歧视发生在健康领域,比如对艾滋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性病患者,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认为,如果自己招工也不会招他们;对于身份歧视和性别歧视人们能够意识到,但对健康歧视、同性恋歧视反对的人就很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