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再看导流底孔最后一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15:08 中国三峡工程报

  再看导流底孔最后一眼

  □ 本报记者 王媛华

  12月5日至6日,三峡的气温陡降。冷雨裹着寒风让每一寸土地都冒着寒气。但是,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察看三峡工程现场的脚步并没有因为严寒而有半点退却。

  在右岸厂房,潘家铮院士在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的陪同下,认认真真地从25号机一直看到18号机。到了17号机现场,看着刚刚备好仓准备浇筑的钢筋网,不少陪同人员劝潘院士不要过去看机坑了,但是,潘院士头也不回地跨过密密麻麻的钢筋网,径直到了机坑的围栏旁。他一边看着机坑里的人作业,一边听着葛洲坝集团的机组安装进度汇报。听完他指着一条醒目的标语问,“一查二改三反四落实”是什么意思?当葛洲坝集团的杨锡银汇报说是根据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的原则提出来的现场管理目标时,他露出了笑容。到了地下电站看岩锚梁,潘院士也是一脸的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察看的地方。锚杆灌浆,岩石变形,他都一一记在了心里。看到葛洲坝集团浇筑的3号尾水洞底板和边墙反弧连接段光滑鉴人,没有气泡,他伸出了大拇指。在船闸完建现场看了混凝土浇筑情况后,潘院士兴致很高地和其他专家一起来到启闭机室看安装情况。看到室外冷雨纷飞,室内热火朝天,他高兴地嘱咐现场人员“慎终”。

  两天现场察看的最后一站是导流底孔,大坝浇好后,导流底孔与大坝的高差大约有131米。陪同人员清楚地记得,6年前潘院士率队察看导流底孔修补的情景。那一年,他已73岁,但是,为了察看修补的质量是否过关,他硬是从120栈桥出发,垂直下到54米高的导流底孔,然后又沿着垂直施工楼梯爬上来,上下共有140多米。当大家看到潘院士坐在车里喘气半天说不出话时,大家都向他伸出了大拇指。而今,导流底孔已完成历史使命,正在封堵,还要去看一看吗?更何况潘院士今年已达79岁高龄。但是,当有人对潘院士说不去了时,他依然头也不回地一个人向楼梯口走去。看到施工现场秩序井然,封堵质量优良,潘院士这才放心地走出导流底孔。这回走的垂直高度虽然因为大坝建好后可以坐电梯而减少了几十米,但是,仍有40米,这40米的垂直高度对潘家铮这样高龄的院士来说可是一个考验。潘院士每爬几级台阶就要歇一歇,有人想搀扶着他一起走,他坚决不干,坚持要一个人爬。当他胜利地爬上90米高程时,大家纷纷和他合影留念并再次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当大家问他为什么非要到导流底孔里面去看一看时,他无限深情地说:“我是在向导流底孔告别。”

  大家这才意识到导流底孔明年封完后,就再也看不到了。一位专家说,潘院士每次来三峡检查质量,都去了导流底孔,这可能是最后一回了。他怎么会放弃呢?雨纷纷扬扬地下着,90米高程一片寒意。雨中,大家邀请潘院士进导流底孔现场的活动房去暖和暖和,潘院士欣然同意了。

  导流底孔一位技术人员说:“潘院士,难得您到我们这坐一坐,您给我们讲几句话吧。”

  潘院士郑重地说:“导流底孔为三峡工程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向它告别。它的功勋将永载史册。”

  潘院士每次检查质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都感动了很多建设者,这一次依然让很多随行人员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让人们牢记了“扎实细致”四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